近年来,马关县做好“增绿、用绿、活绿”文章,全力推进“森林马关”建设,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一系列生态型产业,走出了一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一、“林草+种苗培育”,提升造林质量。抓好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建设,从福建洋口林场调剂杉木优树系40个与良种基地苗木进行对照试验,充实了良种基因库,基地总面积达1432亩,年均生产种子500公斤,培育良种苗木250万余株,可供造林10000余亩,杉木良种基地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投资2000万余元建设保障性苗圃,主要培育以县花、县树、珍稀树种、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目前,苗圃面积600余亩,共培育各类花卉苗木400万余株,为县花县树推广及绿美乡村建设提供良种壮苗,不断优化造林绿化质量。
二、“林草+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增效。与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马关县根艺盆景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与西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并组织人员到厦门市学习三角梅栽培管理技术,为做强做优保障性苗圃提供技术保障;邀请高等院校教授及省、州林草专家指导杉木种子园升级换代工作,聘请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作为项目建设技术支撑单位,全方位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运用无人机监测森林草原火灾及森林病虫害,近年来均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目前,开展八角提质增效培训4期、完成八角林示范改造500亩,累计开展草果丰产栽培培训11期,完成草果示范园建设600亩,累计开展砂仁规范化种植培训50余期,完成砂仁规范化种植5000余亩,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不断辐射周边林草产业发展壮大。
三、“林草+富民产业”,拓宽致富“钱景”。有序推进林木、林地、草原、林业碳汇等林草资源和草果、八角、木姜子等特色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并以砂仁、草果为重点,强化良种选育、品牌培育和产销对接,完成砂仁示范基地建设2个、草果示范基地建设2个,全县实现砂仁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可实现产值6亿余元;全县草果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年可实现产值1.7亿元;完成林下阳荷示范种植300亩、滇黄精300亩、三七100亩、木姜子人8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日益壮大,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同时,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发展苗木经济,全县育苗面积达4000余亩、培育苗木350万余株,年可实现创收1000万余元;以户为主打造一批“兰花庭院”“中药材庭院”“多肉庭院”“盆景庭院”,花卉盆景达9万余盆,年可实现群众创收1亿元以上,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支撑点。
四、“林草+绿美乡村”,扮靓城乡“颜值”。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域实施“十美”工程,分档次、分阶段、分梯度实施绿美乡村1951个,对公园广场和道路边坡(裸露山体)等区域开展增绿、补绿、见缝植绿,共改造提升公园广场、主题街区22个,城区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达95%,申报成功省级森林乡村29个,建成绿道617公里、花带973公里、绿美公路376公里,打造绿美机关、小区、社区、街区106个,不断推进绿美建设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五、“林草+康养旅游”,激活林草资源。充分发挥“山”和“水”绿色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大力推进罗家坪、鞍马湖、马洒、雾缦云山草场等旅游景区建设,充分将全县优质林草生态资源与文旅生态深度融合,打造以红色教育基地、水果采摘园、帆船基地、生态观光、森林康养等为一体的旅游发展综合体,雾缦云山草场入列“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名单”,马洒村入选“2022年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名单”。目前,全县建成7个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千米悬崖村、百年马洒村等一批最美乡愁旅游带、最美边境旅游带、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实现了经济效益质量和旅游富民强村“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