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关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面谋划,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创新合作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打破原有“各自为阵、条块分割”架构,搭建发展平台、集合发展要素,多方链接、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蓬勃生机。
一、村企合作,激活发展新动能。通过整合上级扶持资金,采取抱团发展方式,集中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实现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都龙镇8个村(社区)抱团联合成立马关县都龙镇309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占股60%、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股40%、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30万元的“643”分配模式,实现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共同分红。目前,建有菌棒培育基地一个,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93亩、大棚43个,主要生产香菇、平菇、鸡油菌等品种,2024年预计生产菌棒量可达400万支、年产量500吨、年产值25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5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每年150万元。
二、生产托管,突破农户种植技术壁垒。采取农户购买菌棒,企业提供生产托管服务的方式,与农户签订托管回收协议,在食用菌采收阶段,企业按月向农户支付食用菌收益(固定单价,不受市场影响),既打破了农户缺乏种植技术的局面,也减轻企业上门采收、技术指导等投入成本。
三、示范引领,带动群众“造血式”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联农带农放在首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采取合作社先垫付部分建棚资金、待收菇后扣回成本的方式,使合作社与种植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全方位激发群众自主发展动能。同时,合作社提供“搭棚、技术指导、采摘指导”全程一条龙服务,解决群众技术难题,确保菌菇质量、产量。2024年,马关县发展巴西菇种植大棚550余个,预计总产量可达4400余吨,产值可达45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