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关县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立足实际、迎接挑战、补齐短板,紧扣“三链”,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一、深挖乡土资源“链”,发挥“土”的价值。立足马关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有偿服务、农业合作等方式将“庭院+”绿色经济、道地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绑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发展道地药材30万亩,预计产值达8亿余元;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1.5万余户,实现“庭院经济”收入1亿余元;带动发展种植各类水果19万亩,年产出水果20万吨,经济效益超6000万余元。
二、擦亮地域品牌“链”,做大“特”的优势。聚焦“特”“优”品牌战略,找准路子、突出特色,通过“党支部+农业公司+农户”流转土地打造“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擦亮“世界铟都、世界拳王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草果之乡”金字招牌,积极创建“云药之乡”,探索“林下经济+”“特色旅游+”“特色手工艺品+”发展模式,让特色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华丽转身。目前,“马关草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认证有中药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个、水果类“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4个、“三品一标”产品24个。
三、建设产业集群“链”,延伸“产”的效益。“产业园区+党建+本土资源”的发展模式,整合各方力量“抱团取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用组织“一条链”让“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增值。建立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推介马关民族服饰,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通过举办大型民族服饰文化节,开展民族服饰展示,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南山高原特色产业化园区,发展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提高“土特产”竞争力。目前,以苗族服饰为主的民族服饰产业链年产值约4000万元。园区内已有畜禽产品初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等11户企业入驻。全县共培育有农业企业255户,农民合作社329个,注册家庭农场9个,涉农监测龙头企业数33家,与脱贫户和监测户100%绑定,让产业发展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