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20年中,总结积累了许多富于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念,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机制方法和抓手载体,展现出强大的时代生命力、实践引领力和深远影响力。对此,马关县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学习理念真谛、借鉴真经实招作为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始终坚定“两山”理念,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绿美马关新乡村。
一、坚持立足于民、绿色发展,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放在绿美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引导全程参与乡村规划、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发展乡村生态产业等绿美建设过程,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持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106个行政村在乡村规划中注入技术单位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开展培训与交流极大地开阔群众干部社会视野,让农民成为绿美乡村的“规划者”。坚持活用“小切口”和“1335”工作法,在延续“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的“十二字”经验基础上,持续探索推广“5575”工作经验,让农民成为绿美乡村的“实施者”。通过提升村级监督质效、扩宽农民监督渠道赋予农民在乡村建设中更多监督权,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农民成为绿美乡村的“监管者”。
二、坚持上下一心、完善机制,以实地观摩推动干部奋勇争先。在组织推动上“加固”。马关县坚持上下一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继续实行县级领导领建、部门包建、镇村主建、企地或群众共建责任机制,明确建设标准、细化考核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绿美乡村建设有方向、有路径、有标准。在制度推进上“加速”。每月定期监测工作情况和常态下沉抓工作、做指导、促落实,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极大地开阔干部群众社会视野,帮助其自身形成对绿美乡村建设的具体逻辑和建设思路,促进干部群众对绿美乡村建设的认知与反馈进一步提升,推动各级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2023年全县开展县级实地观摩现场会6次。
三、坚持因地制宜、创新驱动,从实际出发差异化推动建设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158”工作机制,建立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引导机制,建立循序渐进、迭代升级发展机制,探索8种绿美乡村建设模式,从村庄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根据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资源优势等,分类明确建设重点,从“达标村”“示范村”和“示范村”三类标准分别提出明确任务要求、细化指标体系,梯度推进绿美乡村建设。2022年除已搬迁、撤并的50个村小组未进行考核外,其余1901个村小组县级绿美乡村达标村完成100%,获评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240个。
四、坚持抓长抓常、久久为功,一以贯之推进重点任务落实。马关县始终保持“绿美建设”一直抓的定力,紧盯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抓落实,执绿为笔,向美而行,不断构建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互动发展新格局。在“面”上抓提质,持续实施农村“四旁”绿化、立体绿化,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稳步增加乡村绿量,推进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在“线”上抓延伸,以公路沿线为重点打造公路G219、G248等重点线路建设绿美乡村示范带,充分挖掘绿色产业发展潜力,持续推进一水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在“点”上抓突破,坚持以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为绿美乡村铸魂,围绕“生态底色促旅、庭院经济兴农”发展思路,不断推动“绿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融合共进,有序推进“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绿美乡村”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突出马洒、龙树脚等重点城镇周边以及边境幸福村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康养产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加快推进绿色转型,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有效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一村一品的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