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篾厂乡以实现“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主要目标,系统推进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有序有效推进绿美河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强抓水岸共治改善“水生态”。从改善“水环境”、健全“水管护”着手,紧紧围绕水岸同治的思路,整合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公益性岗位等力量,大力推行协同治理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总体要求,通过“五分法”和“源头减量”对垃圾进行收费转运,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按照“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承担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因地制宜科学进行污水治理规划,分类建设“大小三格”,全面夯实绿美河湖建设基础。截至目前,全乡已全部实现垃圾收费转运,污水治理完成率达62.71%。
二、广推全民参与共建“水景观”。积极培育发展村党员干部先锋队、农民志愿服务队、护河小组等环保队伍,结合“一河一策”强化河道治理,形成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持续推进绿美河湖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在河岸线种植易种易管的沐春菊、紫柳、黄花槐等,形成彩色廊道,打造生态河。同时,按照“谁栽种、谁享受、谁管理”原则,全面落实属地管理,明确管护标准,形成科学的分段定人管护机制。转变群众观念,充分利用群众会、微信群和现场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群众治水理念由“要我治”变为“我要治”。今年以来,开展“清河行动”4次,清理垃圾2.3吨;在大梁子河、老厂河等河岸沿线种植紫柳、沐春菊、黄花槐5.4万余株,落实管护人员24人,划分管护段25段;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宣传9场(次)。
三、深挖涉水故事丰富“水文化”。以推进水文化体系建设为重点,结合历史人文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挖掘整理治水人物、故事、诗词文章,提升河湖水文化内涵。开展古桥、古堤、古塘、古井、古水庙等古水利工程进行保护、修复,在河流廊道与其腹地交通交汇点上,因地制宜建设展示流域、区域特色的水文化设施,建设“凉桥”涉水桥梁景观。宣传展示近代水利工程建设、成效以及建设人物、故事,彰显新时代治水精神。目前,开展水利建设背景成效宣传6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