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马关县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政府办 更新时间:2008/11/19

——2008年1月6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兰朝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任期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总体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全县上下进一步呈现出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关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坚持科学发展,注重运行质量,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打基础、调结构、提质量、扩总量,全县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24.43亿元,同比增长33.4%,年均递增2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3.7%、39.3%、19%。人均生产总值达7200元,同比增长32.5%,年均递增2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6.7:28.2:35.1调整到23.1:49.1: 27.8。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作为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1.87亿元,发放各种补贴6090万元;取消了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效应日趋显现,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1.29亿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分别比2002年增加817万公斤和20公斤。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5%,年均递增1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引导建成了古林天然药业有限公司、鸿远亚麻有限公司、万绿蔬菜公司等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草果、八角、三七、蔬菜等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烟叶生产稳步发展,累计实现烟农收入1.67亿元。畜牧业扶持发展措施不断完善,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预计实现肉类总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4.8%,年均递增9.1%;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549元,同比增长17.3%,比2002年增加207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一企扶一村,政企群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五年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07亿元。先后建成小康及温饱示范村158个;组织实施了“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建成沼气池1.4万口、小水窖1.1万口,改造茅草房1408户;实施了12个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了都龙、金厂等五个边境民族贫困乡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数字乡村”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工作全面完成。“小额信贷富万家”行动深入推进,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27亿元。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五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7万人,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饮水安全扎实有效,累计解决了6.1万人2.15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安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累计解决了13.3万人的温饱问题,其中2007年解决7300人,绝对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12.5万人下降至2.37万人(按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计)。
  工业经济快速崛起。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政策支撑和要素倾斜力度,编制了《马关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企业等政策措施。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组织实施了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达号、花枝格两个工业区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成倍增长。2007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90.1%,比2002年增长4倍,年均递增37.8%;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79.6%,比2002年增长5倍,年均递增42.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2.8%提高到45%。矿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实现矿业总产值27.18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4倍、9.3倍,年均递增70.5%、59.3%。实现电力销售收入2.33亿元,上缴税金3860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7倍、3.8倍,年均递增36.2%、36.9%。建材、农特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增加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十亿元台阶,达10.4亿元,同比增长45.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年均递增39.9%。改造了文山至马关、马关至八寨干线公路,完成了都龙至金厂、马尾冲至山车、塘子边至小坝子公路弹石化改造工程,启动了八寨至古林箐通畅工程、坡脚至山车、马关至都龙公路大修工程及一批乡村公路弹石化工程,公路总里程达1975公里,比2002年增加684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91.7%,比200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建成了八寨、夹寒箐等6个乡镇客运站,路网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进一步缓解。建成了南汀河、大梁子、咪湖河一、二级等一批骨干电站,开工建设了咪湖河三级、拉气、花坝子、小白河二级电站,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12.37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8.17万千瓦;马白、都龙110千伏变电站、马鞍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网改造顺利通过省州验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4.3万户,全县工农业用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丫口水库通过验收,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达号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五年累计建成烟水工程等各类水利设施7270件,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87万亩,水利化程度由2002年的30.6%提高到33.8%。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5.3平方公里;安平广场和县城供水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区新一轮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区绿化面积达30.5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比2002年增加3.5平方米;华联大道、华联生态城、电力宾馆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商住房消费市场稳步拓展,都龙、八寨等小集镇开发成效明显,全县城镇化率达22.5%,比200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加强重点财源培植,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10.9%,年均递增3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1.5亿元,同比增长76.2%,年均递增32%;财政总支出5.53亿元,同比增长39.7%,年均递增23.3%。2006年以来,进一步提高了乡镇业务经费和工作人员差旅费,解决了乡镇党委、行政村(社区)党总支和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落实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待遇,提高了村小组干部、卫生员、畜牧兽医员的补助。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信贷资源进一步优化,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6.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9%、25.1%,比2002年底净增13.68亿元、9.9亿元。实现保费收入2416万元,同比增长31%。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年国企改革任务如期实现,投融资体制改革、供销系统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资源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乡镇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财务大检查,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县对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化解县乡债务1.23亿元。
  坚持内引外联,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带动战略,与云铜、云锡、南方电网、三鑫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8%,比2002年提高28.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3.78亿元。都龙口岸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新开通口岸,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边境贸易日趋活跃,2007年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15.3%,年均递增14.1%。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8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796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4620元、736元,年均递增12.2%、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15.3%,比2002年增长1.7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21.9%,年均递增16%。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迈进。
  (二)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发展,致力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和谐程度持续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单位、文明村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认真落实省州一系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妥善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36个,新增就业人员1524人,实现再就业12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五险参保总人数达3.28万人,比2002年增加5300人。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50万元;启动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3万名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五年累计投放救灾救济资金706万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生态环境建设收到实效。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五年累计造林1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33.6%提高到40.17%。积极开展“七彩云南”马关保护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工业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南北河、小白河出境河流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水体质量由2002年的五类提高到四类。对都龙矿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矿业开发秩序全面好转;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成效明显,整合矿业权19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公众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围绕人人享有公共服务的目标,着力加强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积极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五年累计为中小学生免除书费1084万元、免除杂费909万元、补助生活费658万元,为小学生提供半寄宿制补助经费300万元;累计排除中小学危房4.1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86万平方米;完成了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建设,“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收到实效;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全县教育资源质量明显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8.3%,分别比2002年提高0.15%、10.03%、23.66%,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2年的5.5年提高到6.4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民间艺术馆和八寨、大栗树等8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阿峨壮族农民版画、马洒古乐等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累计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40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分别比2002年提高3个和7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了县医院住院大楼、保健院住院楼、疾控中心检验楼,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建成村级卫生室72个。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0.01%,支付新农合补偿金615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奖优免补”政策惠及5423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成功承办了云南省2007—2008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以光纤为主的现代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再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中越勘界工作稳步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得到社会更多关爱,档案、保密、人防、史志、邮政、消防、气象、侨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稳定,平安马关建设扎实有效
  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向政协通报情况,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20件,办理政协提案397件。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法治进程明显加快,“四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收到实效,小坝子村委会、花枝格村委会被评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平安马关建设扎实有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平安和谐马关的重要基石,深入实施创平维稳工程,坚决打击和取缔“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农村社会环境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群防群治网络进一步完善。为期三年的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信访协调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化解,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平安马关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荣誉称号。
  安全发展理念得到落实。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县乡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了《马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2个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力度,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坚持科学理政,注重管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为民执政理念,致力于推进管理创新,创优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
  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施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理论,政府施政水平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扎实有效,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收到实效,各级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和反腐拒腐能力得到增强,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坚持以人为本、民利优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坚持牢记使命、真抓实干,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五年来,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有力支持,离不开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各族群众、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财政增收节支难度较大,有限的财力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解“五难”工作任务繁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及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对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和新的发展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是马关承前启后,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进一步创新举措,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凝聚全县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根据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结合《马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马关为目标,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做大做强矿、畜两大支柱,打牢水、电、路三个基础,全力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四个战略,加大培育草果、八角、三七、黄柏、麻业五个特色产业,在发展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民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动马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2%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城镇化率提高到2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以上;到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900美元。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建议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富裕马关
  始终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富民强县”的目标要求,加快科学发展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到2012年全县经济总量达5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4亿元,全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积极拓宽政企群共建新农村路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力争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00个以上。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做大扶强畜牧支柱产业,广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力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矿业优势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做大做强矿业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建材、电力、生物制药、农特产品深加工业,促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发展平台,突出抓好达号、花枝格工业区建设,提高工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以上。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不断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新动力。抓住省州发展通道经济和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政策机遇,着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关系全县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力争开工建设文山至马关至都龙高等级公路和沿边二级公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全县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水利、电力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切实增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设施,加大乡村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加强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全力建设和谐文化,加快构建文明马关
  按照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全县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传播载体,逐步建立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遵循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具有马关特色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扩大文化对外交流,提高马关知名度。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努力营造文明社会人人有责,文明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高度重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七彩云南”马关保护行动计划,努力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明礼诚信、城乡和谐进步、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明马关。
  (三)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开放马关
  坚持实施“开放活县”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拓的精神,扎实推进开放马关建设。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自觉接受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密切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努力形成开放、兼容、务实的良好政风。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优质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各项政策规定,以最优的发展环境吸引县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凝聚各方人才共同加快马关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提升开放水平。加大重点领域和行业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不断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升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
  (四)全力打牢民生基础,加快构建和谐马关
  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保障民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网络,不断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断扩大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面和低保覆盖面;积极争取并认真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大力推进平安马关建设,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2008年政府工作建议
  2008年是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各项政府工作,对确保“十一五”规划和新一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建议为:实现生产总值29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0%;粮食总产量1.3亿公斤,增长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增长18%;边贸进出口总额3亿元,增长3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0元,增长1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76元,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解决0.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新一届政府全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兴农富民为核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富裕农民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关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力。继续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新增财力更多倾向农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服务,抓好农资市场整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科技兴烟措施,确保完成6.8万担烟叶收购任务,实现烟农收入4000万元以上。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推广科学健康养殖方式,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力争肉类总产量达3.2万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600以上元。认真扶持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企业带动能力,推进特色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年内完成种植面积3万亩,力争到2010年发展到1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确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全面落实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挂钩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措施,进一步推行“一企扶一村,政企群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力争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00个以上。扎实抓好8个兴边富民行动示范村建设,实施好4个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实现乡镇通行政村公路弹石化目标;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解决6200人1950头(匹)大牲畜饮水安全;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年内解决0.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全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营造关注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打造平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左右。
  遵循“产业聚集、工业集中、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加快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达号、花枝格两个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达号工业区主干道路面铺筑及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工业区的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区承载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工业区管理、运行、招商引资和服务四个机制,以更优的政策和环境,吸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环保型企业进入,发挥工业区的聚集效应,逐步把工业区培育成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的要求,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继续实施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发展战略,加大矿业、电力、建材、生物制药、农特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的扶持培育力度,构建工业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群体,提升工业总体竞争力。着力抓好重大项目的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做好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强化重点骨干企业运行监测,促进企业规范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发展质量。
  遵循“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可持续利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坚决按省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继续巩固提高都龙矿区综合治理成果,强化马白、南捞矿区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开采行为,促进矿产资源的整合及科学开发利用,提高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增强后劲为目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抓项目、增投资、打基础、强后劲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精心组织,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按期完成浪桥经八寨至古林箐通畅工程、坡脚至山车、马关至都龙公路大修工程,力争启动实施都龙至金厂油路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路网结构,提高通畅能力。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好以烟水工程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达号水库,不断提高水利化程度。加强协调服务,督促投资业主加快咪湖河三级电站、拉气电站、花坝子一、二级电站、小西卡电站、小白河二级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全县电力装机达20万千瓦以上。强化经营城镇理念,组织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继续加强县城和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县城华联大道、都龙小集镇改造工程;加快电力宾馆、华联会所、华联生态城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坝地综合农贸市场,确保年内竣工投入使用,不断增强县城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完善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稳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依托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率高的水利、电力项目,加强政企合作,培育新型投资主体。积极探索采取向社会投资者出让部分政府投资项目股权或经营权等办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扎实抓好项目储备工作,以更好更多的项目争取国家投入,保持投资增长的连续性。
  (四)以增收节支为主线,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集中力量抓好财源建设。加大对规模企业、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的财源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强化税源分析和监控,创新税收征管方法,竭力提高税收征收率,力争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依法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推进政府理财法制化和程序化。创新财政支出管理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财政支出重点从保运转向促发展转变。
  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构筑政府、金融、企业相互信任、互惠共赢的政银企关系,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金融部门依法收贷,促进信贷资金良性循环,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遵循公平待遇原则,认真落实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年化解”的原则,扎实推进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各种配套改革政策和措施,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促进林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以办好首届民间艺术节为契机,搭建招商平台,推动对外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合作领域,推进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政府服务转变,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消耗、低水平的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都龙口岸基础设施和联检机构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口岸功能,争取都龙口岸年内开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边民互市点建设,强化边贸市场管理,力争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以上。
  (六)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为契机,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更新改造投入,大力推广运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进一步加大“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力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充分应用“校校通”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努力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抓好县职高实训楼建设,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继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扶持力度,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着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民间艺术品牌,促进马关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全力办好马关首届民间艺术节。加快民间艺术馆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质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广播电视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和后续管理,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增强全县人民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营造共同维护马关形象、共同建设文明马关、共同推动马关发展的浓厚氛围。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年内实现村村(村委会)建有卫生室目标。加强重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发展中医事业。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次性定额补助标准和住院费报销比例,加强卫生执法监督,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积极推进药品统一配送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集约用地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抓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进一步加大重点矿区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着力改善出境河流水体质量。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乡镇集镇和农村饮用水源,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积极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扶持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养殖,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强化国土资源整治,认真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严格土地执法,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广泛开展各种节约资源主题宣传活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突出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妥善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加强劳务人员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稳定率。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加大各类保险费用征缴力度,强化基金监管,增强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在县城启动实施廉租房制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大力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严格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强化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双拥”活动。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关心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扎实推进中越勘界工作。加快通讯、邮政事业发展步伐。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关心残疾人、老龄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气象、地震、消防、保密、档案、史志、侨务、新闻外宣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七)以平安和谐为主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不断增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完善信访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大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协调处理机制。认真实施创平维稳工程,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积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和取缔“门徒会”等邪教组织,高度重视禁毒和防艾工作,全力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职服务,努力建设理性有为、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开拓进取,增强政府创新力。按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使发展思路更加符合马关的实际。坚持创新发展举措,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手段推进各项工作;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在工作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有所作为,使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符合科学性,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政府的创新力。
  务实勤政,增强政府执行力。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进一步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上来,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大力倡导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即止,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重大工作部署和决策全面落到实处。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法治观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切实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加强政府绩效建设,对决定的事项,切实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着力推动政府工作全面提速,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廉洁高效,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把“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强化政府诚信建设,做到科学决策,承诺有度,讲责任、讲诚信,切实维护政府形象。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稳步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的决策机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运行的各项制度和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机制,促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坚持从严治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扎实抓好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各种行政行为,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团结干事,增强政府凝聚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坚持讲团结、讲协作、讲统一,保证政府系统步调一致、运转协调。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以发展的举措鼓舞人心,以发展的实绩凝聚人心,充分激发全县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各位代表,马关经济社会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顺势而上,加快发展,既是全县人民的期盼,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李云坤  

关闭

上一篇:马关县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