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马关县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02%。一直以来,马关县11个世居民族守望相助、交往交流交融,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花山节、牛王节、锦壮红饭节、锦库节、盘王节、火把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各具特色。
苗族“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是对先祖蚩尤及英雄崇拜的一种祭祀活动,为马关苗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于每年正月初三到初六举行。经过不断演变,花山节已成为苗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活动。“花山节”的山歌对唱、文艺展演、苗族民间艺人评选、倒爬花杆比赛和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场面热闹非凡,每年节日期间,都会吸引来自泰国、越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苗族同胞登台演出,各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民族服饰争奇斗艳,已成为马关春节文化活动一道靓丽的风景。
壮族“锦壮节”
壮族“锦壮节”是壮族是纪念北宋时期壮族首领侬智高的民族性传统节日。因壮语中称农历六月初一为“锦壮”,故此节也称为“欢锦壮”、“过小年”。在“锦壮节”这一天,壮族同胞会邀请亲朋好友成群来家中做客,并用不同植物将糯米染色制作成“花米饭”,不同颜色的糯米呈现出不同植物味道的清香,也成为该节日接待赠送亲友的佳肴礼品。
苗族“兜阳节”
苗族“兜阳节”又称“闹兜阳”,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闹兜阳”活动。最初是为祭祀苗族好人能人兜阳而设的招魂仪式,同时还会推举与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固定习俗。2015年,文山州将每年壮族“三月三”节、苗族“闹兜阳”节定作全州的民族节日。
傣族“锦库节”
傣族“锦库节”是马关县傣族传承了四百多年的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为嫁出去的姑娘独创的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举行。“锦库节”这天,马关境内的所有傣族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染花糯米饭款待回家过节的姑姑、姐妹、女儿,“锦库节”这一天也是传播友谊的节日,来自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欢聚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盛大的民族大狂欢。马关原创傣族舞剧《顶家女儿》就围绕这个重要节前,讲述了黑傣女儿为保护家园与云魔抗争的故事,展示了傣家“把家顶在头上”的传统民族服饰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关县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7项;共有省级非遗传承人5人、州级传承人22人、县级传承人78人。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享誉盛名,马洒侬人古乐妙音天成,姿态优美的壮族“纸马舞”“铜鼓舞”,酣畅淋漓的苗族“跳芦笙”,婀娜多姿的“傣女舞”,奔放热烈的彝家“三步弦”,苗族“花山节”“闹兜阳”、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等勾画了马关绚丽多次的民族文化画卷,马关县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马关碉楼、茅坪国门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寨阿雅城遗址、山车仙人洞古生物化石洞穴址、中共马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等6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花枝格九龙口仙人洞古生物化石洞穴址、八寨观音庙等8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