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体制改革,推进实施“绿色家园”行动,积极构建“喀斯特绿洲”制度体系,切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使文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靓丽!
构建格局,上下联动齐治理
文山州委、州政府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州生态文明建设、州环境污染防治、州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制定了珠江红河水系(文山段)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7个标志性战役专项工作方案,压实压紧各级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构建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完整责任链条。
保护优先,让绿色成为文山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文山州生态环境极其敏感且脆弱,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如何处置历史遗留环境污染隐患问题?努力闯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子?考验着生态环境人的智慧。对此,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总投入13.82亿元,从水土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确保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修复了文山生态环境的最大“历史创伤”,文山州历史遗留砷渣总堆存量约100万吨,环境风险较大。近10年来,州生态环境局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先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稳定化加固化处置方式,建设了2个填埋场,安全处置全州历史遗留砷渣100.4万吨,恢复生态面积11.29万平方米,投入治理与生态修复资金高达9.85亿元。污染治理时间之长,投入代价之高,刻骨铭心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环湖截污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沿湖开展截污、栈道建设、藕塘修复,共修复生态面积258亩。由于村内污水得到收集、环湖栈道修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闭塞的客栈升级转变成水景房,旅游高峰期景区客栈每间客房价格提升到了1000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这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村寨的好山好水转化成为群众的“聚宝盆”在文山的生动写照。
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全州四大产业和五网建设,深入重点项目现场,与企业面对面对接,听取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文山州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3万吨电解铝项目、富宁神火90万吨水电铝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通过国家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审批。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始终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严惩重罚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零容忍、零懈怠、零缺位,全州企业守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共检查企业4907家次,实施行政处罚案件396件,罚款240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9人;1199件群众举报全部办结。
苦干实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全州“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提前完成省级下达老旧车辆淘汰任务。“十三五”以来,纳入国考的文山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均在98.9%,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稳定保持在28微克/立方米以下,其余7县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重点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全过程监管。全州主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100%。
强化风险管控,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全州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及环境污染治理、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加强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和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完成了文山市德厚河流域金驰砒霜厂等10个重金属治理项目。
强化责任担当,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扛起整改落实工作政治责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做到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截至2020年底,我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36项整改任务以及督察期间转办的96件投诉举报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