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马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马关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1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9/27

B


张廷泽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已交我单位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马关县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脱贫的重要抓手,按照“政策扶持、部门指导、典型示范、联结合作”的发展思路,立足马关实际,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以砂仁、草果、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养殖等为主的扶贫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注册登记方面:我县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实行“先照后证”、“宽进严管”,积极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18年全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4个,为我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清理规范方面:我县建立了由农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的马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未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空壳社”进行了清理,通过近3年的连续清理,共引导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合作社246个。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38个,其中:种植类196个,养殖类121个,加工类20个,农机类1个。在引导服务方面:我县积极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金,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力度,严格按照“有办公场所、有营业执照、有组织机构、有章程制度、有产业基地、有成员账户的“六有标准”,培育壮大了一批发展前景广、产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7个,州级示范社19个,县级示范社40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现状和条件还普遍较差,难以吸引到优秀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加入,进而影响了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偏小,覆盖面狭窄,扶持方式和范围也比较单一,大量的小规模合作社很难得到扶持。少数合作社创办目的不明确,偏离办社宗旨。个别合作社只是为了享受优惠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而成立,有的是对合作社不了解,盲目跟风而成立。这些合作社未正常开展经营活动,没有起到带领农民增收的作用,形成“僵尸社”、“皮包社”、“休眠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打造“绿色食品牌”、创建“一县一业”等重大机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一)突出抓好合作社规范发展。按照“基础较好的抓提升、起步发展的抓引导、运行停滞的抓清理”原则,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是对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示范社,积极协调政策、项目、用电、用水、用地、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二是对正常运行但管理不够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财务制度,采取聘请专职会计人员或到代理记账公司有偿购买会计服务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三是继续开展“空壳社”、“僵尸社”清理工作。对2年以上未正常运行、经指导后仍不能发挥作用的“空壳社”,积极对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引导注销,消除“空壳社”。

(二)推进“三位一体”建设,拓宽资金渠道。持续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信用监管,积极寻求政策性信贷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在“贷免扶补”、合作社直贷等领域取得突破,探寻更多、更大、更有效的合作空间,共同建立惠农、助农的长效机制。

(三)主动对接汇报,完善扶持政策。我县曾出台《马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格社及县级示范社考评管理办法》(马政发〔2013〕127号)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但因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该文件2018年后就没有再执行,我社正在进一步细化考评办法和扶持措施,通过合法性审查后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全力提升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质量。

希望以后多提宝贵意见,以利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方式,提高服务“三农”质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马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1年6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江才跃,18987615466)


         责任编辑:熊朝录  

关闭

上一篇:马关县交通运输局关于马关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3号建议的答复函
下一篇:马关县交通运输局关于马关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9号建议的答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