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动民族文化创新转化发展,近年来,马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大各民族刺绣挖掘、保护、发展和交流、培训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刺绣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保护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为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创造创新发展条件。
促进传统民族刺绣创新性发展。马关民族刺绣项目繁多,有背带面、围腰面、枕巾、枕头套、被面、门帘、窗帘、袖口、衣领等等;刺绣图案纷繁复杂,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蝶有鸟,栩栩如生。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民族文化的价值符号,沉淀着马关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风貌、图腾崇拜等方面,影射了各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通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的培训,又引进苏绣技艺,组织50余名各族学员开展了为期3天的“马关县首届苏绣技艺培训班”,既保护传承了传统民族刺绣,又促进了传统民族刺绣创新性发展。
促进传统民族刺绣创造性转化。为满足刺绣品商品化需求,马关县多家民族服饰产商引进了先进的刺绣机,刺绣生产技术日益精进,批量生产高质量的刺绣品,刺绣制作效率比过去提高十余倍,刺绣产品款式更加多样化、刺绣色彩更加丰富。除了把刺绣充分用于日常服装制作中来以外,还以市场为导向,迎合消费需求,开发了系列民族刺绣文创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缝制民族娃娃服饰、公文包、背包、帽子、鞋子、手机壳、笔记本套、茶几垫、抱枕套、椅套等十余种民族刺绣衍生产品,引导广大民族服饰产业业主转变经营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多家民族服饰店店主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等网络直播平台推广销售特色民族服饰,推动民族刺绣品市场不断壮大。
促进传统民族刺绣实现产业化。马关县采用“政府+市场”模式,携手推进马关民族服饰产业集群——民族服饰产业园。民族服饰产业园一头连着企业商户、一头连着边关绣娘、一头连着政策资源,纺线、制衣、刺绣、蜡染、饰品的设计制作和宣传销售等为一体的民族服饰产业链,间接带动了5000余人就业。传统民族刺绣的产业化,让身怀“绝技”的边关绣娘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就能致富,成为了边境线上体现乡村振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目前,产业园区入驻商户60户,覆盖汉、壮、苗、彝、傣、布依、瑶等民族,带动全县民族服饰加工生产个体或企业400余户,园区服饰产业已渐成规模,民族娃娃、伴手礼、手拎包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民族服饰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地及南亚、东南亚地区,成为全县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2023年全县民族服饰产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进一步赋能马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