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马关抢抓机遇加快地方民族文化发展

作者:王家品 新闻动态来源:马关信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3
  近年来,马关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及全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历史机遇,狠抓各项文化建设,有力加快了地方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公共文化基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全州第一个县级民间艺术馆,完成了马洒、新寨两个村寨的文化包装和电影院的修缮,建成了安平广场、松江花园、骏城花园等一系列休闲活动场所。完成了13个乡镇文化站的兴建和改造,全县乡镇文化站室内面积均在600平方米以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使用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是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完成了龙半坡、石丫口两个碉楼的抢救维修。先后成立了马关县苗学会、壮学会、彝学会等6个民族学会,发展会员2700余人;以各民族学会、协会为平台,鼓励支持编撰出版了《壮族志》、《彝族志》、《马关彝族常用语》、《马关县古今书画集》等书籍。举办了县首届民间艺术节,拍摄了马关首部乡土题材的电影《阿峨之恋》,制作了《美丽马关》、《壮乡版画》等5首歌曲的MTV,有效宏扬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
  三是搭建平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农村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文化大篷车”,认真组织文工队、图书馆、电影管理站深入边远村寨开展了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2006年来,共开展送戏下乡138场,送书下乡17次,流通图书14000册次;在城区放映广场电影160场,农村巡回放映电影1089场,受益群众达32万余人次。
  四是筑牢基础,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各村委会创建农村文艺队,现全县农村文艺队已发展到336支,实现了每个村委会1支以上文艺队的目标。积极安排文化部门专业人员加强技术指导,鼓励、指导文艺队自编自演。同时建立健全各文艺门类协学会,目前全县有文学协会、篆刻协会、根艺盆景协会等11个专业文艺门类协会,催生了一批精品力作。
  五是精心培育,不断壮大民族版画产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版画作家到阿峨新寨村开展创作指导和培训,积极发展创作人员70余人,先后创作作品1500余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9.9万元,壮族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渐成雏形。先后选送优秀作品到国家图书馆、云南省博物馆及上海、重庆、福建等地及海外展出。共有22幅作品应邀选送日本展出,5幅参加文化部“群星奖”评选。共有20幅壮族农民版画系列被国家外交部选定为国礼“出访”意大利,有效提升了壮族农民版画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