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干部我信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现在我们农村过的日子已经跟城里人一样了”……这些质朴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于马关县大栗树乡河边村群众之口。每每说起这些时,他们绽放的笑脸、洪亮的声音,无不透露出对村干部作风转变 、办事方便快捷和享受高效服务的满足之感。
金秋九月,秋风飒爽。记者走进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委会河边村,秋风袭来,杨柳摇曳,映入眼帘的不仅有乡间小别墅,还有全村41户183人每户人家门前的小花园、小菜地,最亮眼的是各家门前一句句充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十谢共产党”顺口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提起当前生产生活状态,无人不对党的惠民政策方针点赞……这一系列“和、富、美”的美好景象都得益于近年来河边村始终坚持“基层治理一网兜”,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兜住、兜稳、兜好。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百姓需求各不相同,有了矛盾怎么解决?在河边村,村长吴兴元给出自己的答案。他告诉记者,农村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河边村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基层治理等有机结合,充分用好“一村四张网十联户”网格管理和服务这一重要手段,通过村党支部牵头,党员代表、村小组干部任网格长、群众为成员把全村分四个网格,以拉家常、夜访小板凳等形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把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由于该村原址属地质灾害点,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栗树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向上争取整体搬迁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于2017年底建成搬迁至此。河边村从交通闭塞到道路硬化,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从土坯房到小洋房,从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到美丽的河边,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是一种幸福。
在马关,河边村的村民们从土坯房到高层楼房的变化只是众多百姓住房变迁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仅仅满足于住得宽敞,更多的是追求居住环境舒适,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既要住得舒服,又要住得安乐。
“挪穷窝,换新颜。”结合整村沿河而建的实际,大栗树乡全力打造水美乡村,沿河新修感恩亭、停车场,提升改造农户菜园,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等,如今,一幅水美乡村的画面已经在河边徐徐铺开。不仅在基础设施方面让群众共享,而在产业发展方面也积极引导群众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我们河边村共有9名党员,村里党员示范带头和“领头雁”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以来,党员始终第一个支持、第一个动员群众、第一个带头建设。现在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植业,有生姜、辣椒、中草药材等,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改善。为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还自发地在水边建盖了“感恩亭”,并题写了一副对联——“党的恩情永不忘,誓把忠心献给党!紧紧跟着共产党,幸福日子万年长!”寓意着河边群众永远铭记党的无限恩情,始终从内心深处尊党、爱党、敬党。”大栗树乡河边村村小组长吴兴元说道。
顺了“心气” 鼓足了“干劲”!“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我们要永远跟党走”“感谢党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是河边村群众逢人便讲且发自肺腑的话语,是他们真心实意地感谢和深爱着党和国家。“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麻布衣,现在毛料新时装……”。这“十谢共产党”顺口溜是河边村为感谢党,歌颂党而特别编写的,寓意着河边村人民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在这样浓厚的爱党爱国氛围里,大栗树乡将村民们的“心里话”归纳编写成为“十谢共产党”顺口溜,分别树立在村民们的家门口,寓意着感谢党,歌颂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