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马关故事

作者:云南民族时报记者 新闻动态来源:云南民族时报、马关发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7/25
奋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马关样板”

 

在云南绵延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一种幸福生活叫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边境的马关县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关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全县31.8万人口中有4万余各族群众长期扎根在边境一线。自从2022年11月,云南提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后,马关县各族儿女在党建引领下,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如今马关91公里的边境线上,一村一寨皆是景、一庭一院皆是画、一草一木皆是情……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境稳、党建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基础牢”取得新进展

记者顺着蜿蜒的柏油路,从马关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小坝子镇半坡村委会大梁子村民小组。

大梁子是建在悬崖上的边境苗寨,与越南隔河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村民守护国门的神圣使命。

苗族村民李德许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鲜花开放、水电不愁,村里多数人家都种了砂仁、芒果等,日子越来越好了。

在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马关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兼顾巩固提高”的原则,对沿边行政村交通、通信、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各族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目前,12个沿边行政村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硬化路率全部达标,“基础牢”取得新进展。

“产业兴”实现新突破

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张家湾村民小组共有79户328人,全村主要发展砂仁、香蕉、百香果等特色产业。

这些年来,张家湾立足“边疆、民族、山区”的村情特点,把红色资源、边境风情、民族文化、乡愁美景与现代化充分融合,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带,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奠定坚实基础,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这是马关县沿边行政村聚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等优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了做活旅游产业,马关县还在沿边行政村做优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准、激活、做强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道路等产业基础设施。

目前,马关县12个行政村均创建一项主导产业,且都有1个以上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的指标要求,“产业兴”实现新突破。

“环境美”呈现新面貌

马关县在边境乡镇打造164个“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境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并从中选取33个作为重点村打造,串点成线,实现了边境美。

以都龙镇为例。都龙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党建引路,利用旧瓦片、废坛罐、残砖块等,精心打造小节点、小景观,让农户庭院变美,立足实际展现都龙韵味。

同样,马白镇广纳建议,打造特色小景,使马白民风民俗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打造了青龙潭、多胜村等12个绿美示范村。

就这样,一个个沿边行政村将“和”“美”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要求,在点上重点突破、线上整体提升、面上全域推进,动员10万余人次参与边境幸福村建设,折合资金1000万余元。

如今,马关边境线上打造了“南疆国门小镇茅坪”“手创幸福生活懂腊鱼”“苦干90天建成新家园的悬崖边寨大梁子”等一批具有山水田园特色风貌的民族文化特色村、非遗文化保护区、自然生态观光体验景区景点。其中,小坝子镇大梁子村获评省级绿美村庄。

“生活好”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为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和守土固边的堡垒,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茅坪村就是马关县通过提升改造建设起来的边境幸福村之一。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到东盟,这就是都龙镇茅坪村民小组。两国边民贸易往来频繁,每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24920元,为全镇最高,成了名副其实的边境幸福村。

“我们现在除了赶街天有收入,闲天也有,相信茅坪村会越来越好,以后我们更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茅坪村村民唐朝珍开心地说。

此外,马关县还加快沿边一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补足社会事业短板,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确保就医就学便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12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13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1.67%,边境各族群众认可度、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幅提升,“生活好”迈上新台阶。

“边疆稳”开创新局面

“我知道一寸土地一寸血肉,每一寸国土都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守护好神圣国土。”这是罗家坪村界务员熊光泽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熊光泽的奶奶算起,他已经是家里的第三代界务员了。一家三代人把守护界碑当成“传家宝”,72年做好一件事——守护边关。

罗家坪村隶属于金厂镇金厂村委会,全村共107户515人,绝大多数为苗族。2022年末,人均纯收入14740元。

罗家坪村距离边境线仅1公里,是支前模范村、英雄村,村民们曾为保家卫国作出了牺牲和贡献。硝烟散去后,罗家坪村在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政策的支持下,开发集沿边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

和罗家坪一样,马关县各个沿边村始终牢记强边固防、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优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通过“四进四抓”全覆盖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把党员力量汇集到网格,打造命名5个抓党建促强边固防现场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深化党建引领“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等基层治理新模式,选派县城区1374名干部职工挂钩边三镇13586户群众,实现涉边问题“一网打尽”。实施“智慧党建”,为边境管控注入科技力量。

在此过程中,马关县锻造和涌现出“一家三代守边、矢志终身护边”的“云岭楷模”熊光泽等一批先进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践行“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政治担当和家国情怀,“边疆稳”开创新局面。

“党建强”实现新提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七一”前夕,马关县田湾村党员来到村口路边用石头垒砌的“共产党万岁”巨型标语前,举行为国护边宣誓仪式。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帮扶下,田湾村从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2021年3月以来,每年建党节前后,田湾村党员群众都会来到标语前举行活动,表达“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决心和边疆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而这只是马关县沿边行政村强党建的一个缩影。马关县还制定印发《马关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党建强”工程实施方案》,选优配强一名好书记、健全一套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打造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氛围、形成一批好经验,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点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样板。

不仅如此,马关县还成立1个边境地区大工委和3个边境乡镇大党委,在全面消除抵边党员“空白村”的基础上,实现57个抵边村组和45个抵边联防所党组织全覆盖。深化“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实践活动,持续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常态化开展“六联六共”党建联盟互帮互学、共创共赢机制,打造出“感恩、坚守、望京”边疆党建长廊特色品牌。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出省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目前已完成全县47名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培训和60名“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

通过强组织、固边疆、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促发展,马关县一个个美丽幸福边疆村寨焕发出时代新活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秀美马关落地生根。




 老懂寨村全景

熊光泽参与守边工作照

茅坪懂腊鱼村红色广场

张家湾的村民在“一心向党亭”接受红色教育


以梦为马守初心 问道边关催奋进

马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实践



这里有“三代守边人,界碑就是传家宝”“全国最美家庭”熊光泽和田湾各族群众70年团结守边宣誓的守土固边精神,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

这里有“世界铟都”和“中国草果之乡”资源优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诠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愿景;

这里有“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的拼搏精神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增进认同、凝心聚力,诠释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

这就是被誉为“马白旧地铟都富厚甲天下,关陲要塞国门和美秀边城”的马关。马关为祖国西南门户,早在西汉时期就列入中国版图。曾经,居住在马关的汉、壮、苗等各族儿女在拥军支前、守边戍疆的浴血奋战中积聚了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马关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记“国之大者”,立足兴边富民、山水田园乡村旅游、民族团结进步“三个示范县”战略定位,31.8万各族儿女齐心向党、感恩奋进,创新实践优化“一长廊两联盟三示范圈四环线五基地”创建布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了新时代马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乐章的最强音!


“建设一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

山路回环,峡谷蜿蜒,从大梁子河谷陡然爬升,73户苗族群众聚居的悬崖边寨呈现在眼前。硬化路面整洁,推窗赏花、出门见景,鲜红的国旗在栋栋修葺一新的民居上空飘扬,千亩砂仁长势喜人……

位置险要、美丽宜居、产业兴旺,是小坝子镇大梁子村小组给人留下的印象。

大梁子村位于“两国三县”交界处,与越南猛康县隔河相望,是建在悬崖上的边境苗寨。

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梁子村围绕“屋子、院子、寨子、路子”积极开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如今的大梁子“显山露水”“望哨点”“水到渠成”等富有边疆特色的景观成为村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团结和谐的氛围成了这里的主旋律,成为全县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

69岁的村民陶政才告诉记者,每天早晨一查红旗飘飘,二把花草浇浇,三把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是出门把农活干好的“晨起五件事”已经成为小坝子镇群众的生活日常。

不仅如此,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政策的支持下,在党建引领下,大梁子村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气候的砂仁、芒果、西贡蕉、玉米等经济作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村民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党的光辉照边疆”“中华民族一家亲”“知党恩感党恩”等信念也愈发深入人心。

大梁子村的蝶变,是马关聚焦边境沿线12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跑起来、冲向前,全力构筑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目前,全县12个沿边行政村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硬化路率全部达标,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的物质基础更加牢靠。


“缔结两个创建联盟”

4月25日,马关县与屏边县在屏边县滴水苗城联合开展税务系统“春风有约 税情相牵——共话中华民族一家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启动仪式。两地的干部群众汲取借鉴了彼此的工作经验,促进了两县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互进发展。

此次活动,就是依托2021年11月29日建立的文山州马关县、红河州河口县、屏边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联盟举行的。

自创建联盟缔结以来,三县按照签订的“框架协议”,制定“党建+民族团结进步”联建共创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六共六同”行动,让创建联盟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积极主动向两个已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学习中,我们铆足干劲迎头赶上,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文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实践中贡献力量。”马关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王林表示。

此外,马关县还积极融入云南省25个边境市创建联盟,打造“跨州连县接乡”和民族学会创建联盟示范带。县内6个民族学会缔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融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持续不断发力。


“构建三个互嵌式发展示范圈”

近日,中国(马关)—越南(河江)2023年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在马关县举行。此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越方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进了中越双方友好交流,增强了青少年的中越友好教育。

今年以来,马关花山节、民族服饰文化节等活动相继开幕,一场载歌载舞的民族狂欢、一场民族服饰的视觉盛宴在当地掀起一阵“最炫民族风”,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搭建起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桥梁……

近年来,马关县以南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达号工业园区和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区为中心打造了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圈。在示范圈的标杆引领作用下,园区各企业主动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担当,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搭建平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共同构建互嵌式发展的社会格局。

目前,高山高原特色产业园区内已有畜禽产品初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11户企业入驻。全县共培育农业企业255户,农民合作社329个,注册家庭农场9个,涉农监测龙头企业33家,与脱贫户和监测户100%绑定,让产业发展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四条旅游环线”

从马关县城行驶7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龙树脚村。

2018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上海援滇干部把“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龙树脚村的发展目标,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从路面泥泞到干净整洁的健康步道,从污水横流到清澈如镜的鞍马湖,从典型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热门打卡旅游景区,龙树脚村完成了华丽蜕变。

曾经在玉溪市打工的村民贾海艳回到了家乡,在自己家开了间小吃店,“平时人少一点,每逢节假日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收入和自由度方面都比打工强多了。”贾海艳悠悠地烫着米线说道。

在整个环村道路的边上,各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龙树脚村乡村旅游之势已经形成。

近年来,马关以县城为中心,依托特色村、示范村的资源禀赋,把包括龙树脚村在内的7个A级景区打造成4条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环线,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龙树脚村只是马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建好五个教育基地”

近日,马关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发展对象等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先进事迹,强边有我”主题党日活动,先后在马关县都龙镇国门和罗家坪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退休党员张以昌表示,这次活动让他深受教育,今后一定继承光荣传统、爱国爱党,带头做到退休不褪色。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今天的美好生活由何而来。

为此,马关县立足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地取材绘制本土红色地图,包含了马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罗家坪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点位,让红色阵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地”。

“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走进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寻访相关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实地接受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守好‘红色根脉’,传承宝贵财富,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世代赓续。”王林表示。

截至目前,马关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马白烈士陵园、罗家坪大山主峰等5个教育实践基地,共开展教育培训、宣讲等实践活动600余期4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以梦为马守初心,问道边关催奋进。马关县31.8万各族干部群众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持久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促进全县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不移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各族群众歌唱新时代幸福生活

 

 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里的商户展示自家商品

 

 热情的各民族群众为远道而来的贵宾献上花米饭

 

 

 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

编辑:谭倩

责编:王开敏

审核:董高杰

新闻热线:0876——7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