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三代守边人,界碑就是传家宝”“全国最美家庭”熊光泽和田湾各族群众70年团结守边宣誓的守土固边精神,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
这里有“世界铟都”和“中国草果之乡”资源优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诠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愿景;
这里有“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的拼搏精神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增进认同、凝心聚力,诠释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
这就是被誉为“马白旧地铟都富厚甲天下,关陲要塞国门和美秀边城”的马关。马关为祖国西南门户,早在西汉时期就列入中国版图。曾经,居住在马关的汉、壮、苗等各族儿女在拥军支前、守边戍疆的浴血奋战中积聚了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马关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记“国之大者”,立足兴边富民、山水田园乡村旅游、民族团结进步“三个示范县”战略定位,31.8万各族儿女齐心向党、感恩奋进,创新实践优化“一长廊两联盟三示范圈四环线五基地”创建布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了新时代马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乐章的最强音!
山路回环,峡谷蜿蜒,从大梁子河谷陡然爬升,73户苗族群众聚居的悬崖边寨呈现在眼前。硬化路面整洁,推窗赏花、出门见景,鲜红的国旗在栋栋修葺一新的民居上空飘扬,千亩砂仁长势喜人……
位置险要、美丽宜居、产业兴旺,是小坝子镇大梁子村小组给人留下的印象。
大梁子村位于“两国三县”交界处,与越南猛康县隔河相望,是建在悬崖上的边境苗寨。
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梁子村围绕“屋子、院子、寨子、路子”积极开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如今的大梁子“显山露水”“望哨点”“水到渠成”等富有边疆特色的景观成为村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团结和谐的氛围成了这里的主旋律,成为全县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
69岁的村民陶政才告诉记者,每天早晨一查红旗飘飘,二把花草浇浇,三把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是出门把农活干好的“晨起五件事”已经成为小坝子镇群众的生活日常。
不仅如此,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政策的支持下,在党建引领下,大梁子村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气候的砂仁、芒果、西贡蕉、玉米等经济作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村民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党的光辉照边疆”“中华民族一家亲”“知党恩感党恩”等信念也愈发深入人心。
大梁子村的蝶变,是马关聚焦边境沿线12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跑起来、冲向前,全力构筑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目前,全县12个沿边行政村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硬化路率全部达标,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的物质基础更加牢靠。
4月25日,马关县与屏边县在屏边县滴水苗城联合开展税务系统“春风有约 税情相牵——共话中华民族一家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启动仪式。两地的干部群众汲取借鉴了彼此的工作经验,促进了两县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互进发展。
此次活动,就是依托2021年11月29日建立的文山州马关县、红河州河口县、屏边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联盟举行的。
自创建联盟缔结以来,三县按照签订的“框架协议”,制定“党建+民族团结进步”联建共创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六共六同”行动,让创建联盟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积极主动向两个已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学习中,我们铆足干劲迎头赶上,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文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实践中贡献力量。”马关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王林表示。
此外,马关县还积极融入云南省25个边境市创建联盟,打造“跨州连县接乡”和民族学会创建联盟示范带。县内6个民族学会缔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融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持续不断发力。
近日,中国(马关)—越南(河江)2023年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在马关县举行。此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越方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进了中越双方友好交流,增强了青少年的中越友好教育。
今年以来,马关花山节、民族服饰文化节等活动相继开幕,一场载歌载舞的民族狂欢、一场民族服饰的视觉盛宴在当地掀起一阵“最炫民族风”,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搭建起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桥梁……
近年来,马关县以南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达号工业园区和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区为中心打造了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圈。在示范圈的标杆引领作用下,园区各企业主动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担当,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搭建平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共同构建互嵌式发展的社会格局。
目前,高山高原特色产业园区内已有畜禽产品初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11户企业入驻。全县共培育农业企业255户,农民合作社329个,注册家庭农场9个,涉农监测龙头企业33家,与脱贫户和监测户100%绑定,让产业发展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从马关县城行驶7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龙树脚村。
2018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上海援滇干部把“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龙树脚村的发展目标,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从路面泥泞到干净整洁的健康步道,从污水横流到清澈如镜的鞍马湖,从典型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热门打卡旅游景区,龙树脚村完成了华丽蜕变。
曾经在玉溪市打工的村民贾海艳回到了家乡,在自己家开了间小吃店,“平时人少一点,每逢节假日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收入和自由度方面都比打工强多了。”贾海艳悠悠地烫着米线说道。
在整个环村道路的边上,各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龙树脚村乡村旅游之势已经形成。
近年来,马关以县城为中心,依托特色村、示范村的资源禀赋,把包括龙树脚村在内的7个A级景区打造成4条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环线,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龙树脚村只是马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日,马关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发展对象等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先进事迹,强边有我”主题党日活动,先后在马关县都龙镇国门和罗家坪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退休党员张以昌表示,这次活动让他深受教育,今后一定继承光荣传统、爱国爱党,带头做到退休不褪色。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今天的美好生活由何而来。
为此,马关县立足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地取材绘制本土红色地图,包含了马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罗家坪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点位,让红色阵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地”。
“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走进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寻访相关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实地接受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守好‘红色根脉’,传承宝贵财富,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世代赓续。”王林表示。
截至目前,马关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马白烈士陵园、罗家坪大山主峰等5个教育实践基地,共开展教育培训、宣讲等实践活动600余期4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以梦为马守初心,问道边关催奋进。马关县31.8万各族干部群众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持久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促进全县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不移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