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全省“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千方百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588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40万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41886万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80557万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1.9个、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52.5%、32.8%。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6781元,同比增加1847元,增长4.9%。
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1.5:37.4:41.1调整为21.3:38:40.7。其中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1909户,比上年增加1997户,增长6.7%。其中民营企业3863户,比上年增加681户,增长21.4%;注册资金631278万元,比上年减少257856万元,下降29%。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79576万元,同比增长4.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7%,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缓慢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50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348216万元,同比增长5.7%;林业产值31755万元,同比增长0.2%;牧业产值98717万元,同比下降6.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4295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55万元,同比增长5.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97万亩,完成粮食总产量16.86万吨,同比增长1%;生猪存栏14.77万头,同比下降9.7%;肥猪出栏20.71万头,同比下降6.4%;大牲畜存栏6.05万头,同比下降43.4%。全年肉类总产量2.65万吨,同比下降7.1%,其中猪肉产量1.9万吨,同比下降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9997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倍,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锌金属含量10.91万吨,同比增长2.2%;商品混凝土24.4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8%;硅锰合金2.35万吨,同比增长1.9%;硫酸43.24万吨,同比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锌10.56万吨,同比下降3.1%。从企业效益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72460万元,同比增长22.9%;利税总额277997万元,同比增长40.1%;利润总额216611万元,同比增长37.2%。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72257万元,同比增长9%。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4户,全年签订合同额253125万元,同比增长25.9%,建筑企业总产值193461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7911万元,同比下降33%;安装工程产值17292万元,同比下降56.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0.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1.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9.2%。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2.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0.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5.9%,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4%,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1%。分行业看,农业投资同比下降33.2%,能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6.3%,数字经济投资同比下降39.8%,教育投资同比增长49.5%,交通运输投资同比增长2%,水利、环境投资同比下降8.3%,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下降34.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53.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同比下降77.6%。
房地产开发持续萎缩。房地产开发本年完成投资8100万元,同比下降82.2%,其中住宅投资8100万元,同比下降82.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79344平方米,同比下降6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1472平方米,同比下降56.4%;商品房销售面积133179平方米,同比下降3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0801平方米,同比下降31.2%;商品房销售额49365万元,同比下降30.7%,其中住宅销售额41266万元,同比下降32.6%。
五、商贸流通和招商引资
社消总额维持平稳。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154万元,同比持平。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343542万元,同比下降0.2%;乡村市场零售额310612万元,同比增长0.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2167万元,同比下降0.1%;商品零售额541987万元,同比持平。从行业情况看,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4%、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6%、1.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3%、9.4%,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4%、15.9%。
边境贸易快速恢复。全年实现边境贸易总额1646万元,同比增长8.6倍。其中,进口额1638万元,出口额8万元。
招商营商稳步推进。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累计到位资金319150万元,同比增长97.1%。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11589万元,同比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98万美元,同比增长226.7%。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全年经营主体净增1997户,总量达32270户,新增“四上”企业2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户,限额以上零售企业9户,限额以上住宿企业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户。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路网不断优化。河马、马西高速公路、马洒旅游公路、塘小线“四改三”夹寒箐至小坝子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G219、G676马关段公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省、州下达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20条74.817公里,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条。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320公里,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农村客运公交化率达53.85%。
信息网络持续完善。新增4G基站 119个、5G基站269个,新建光缆3018.76公里。全县手机用户、宽带用户分别达 34.14万户、11.06万户,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行政村5G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789万件、277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8%、14.7%。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有增有降。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1065万元,同比增长1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97万元,同比增长15.5 %,其中税收收入57927万元,同比增长26%,非税收入7470万元,同比下降2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6295万元,同比下降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861万元,同比下降15.1%;公共安全支出12269万元,同比下降14.4%;教育支出84446万元,同比持平;科学技术支出427万元,同比增长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978万元,同比下降1.3%;卫生健康支出49750万元,同比下降12.5%;节能环保支出4781万元,同比增长1.5%;城乡社区服务支出7308万元,同比增长67.5%。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63954 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居民住户存款1203052万元,同比增长9.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0343万元,同比下降10%;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30209万元,同比下降5.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96710万元,同比增长2.8%,其中,短期贷款305754 万元,同比下降5.5%;中长期贷款1048330万元,同比增长5.3%。
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新识别防止返贫致贫三类监测对象420户1530人,风险再标注49户176人,稳定消除风险35户113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实现“常态化清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6.9万人次3223万元,兑现雨露计划补助5529人次1207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整合资金2922万元,补齐住房、饮水等短板3337件。实现农村产权流转成交3592万元,新增小额贷款1.11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16亿元、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7个。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502名,实现村集体经济2143万元,增长1.3倍,124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九、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推进绿美建设,完成营造林7.09万亩、义务植树6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07%。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大以河(库)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能源保障不断增强。全县电力装机达74.1万千瓦,2024年平坝风电场三期(八寨片区)项目累计发电1.3亿度,25万千瓦大嘎吉光伏电站建成投运,15万千瓦么龙村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5万千瓦,59公里220千伏健康至柳井接网工程建成投运,新(改)建10千伏线路35.3公里,5个乡镇35千伏变电站加快推进。
全面推进平安马关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广应用“接诉即办”平台,做实“三必到四必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441件,程序性化解3003件、化解率87.27%。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抓实强边固边,严厉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刑事、治安警情和案件实现“双下降”,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满意度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6位、全州第1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小幅下降。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0.38万人,同比下降0.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2万人,同比增长4.4%;乡村常住人口18.46万人,同比下降3.7%。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0.66‰。城镇化率39.2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8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3元,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4元,同比增长7.6%。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15元,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84元,同比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55元,同比增长5.7%。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突出稳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03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8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8万人。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增效,全年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69.16万人次,发放保险金10093万元,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8%,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参保率达123.28%。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92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9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564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1.1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3362万元。全年累计特困供养人员1.66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78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待遇全面落实。
十一、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专利授权量69件,发明专利有效量42件。全年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0.55万人次。全年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13904万元,同比下降8.8%。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八寨镇中心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县一中图书馆、县二幼、八寨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夹寒箐镇中学、大栗树乡中心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学位1800个,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1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30所,在校学生67976人,专任教师4363人。举办中越少数民族体育交流赛、全国乡村定向系列赛事活动等各类体育赛事35场次,点燃群众休闲健身活力,国民体质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8%,全年运动员全省比赛获奖牌数33枚,较上年净增26枚。
医疗体系持续健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构建与马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含社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立医院2个,公共卫生机构4个,民办医院4个,个体诊所33个,体检中心1个,村卫生室112个。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病床位数2294张,同比增长12.7%;卫生医疗技术人员2666人,同比增长12.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35人,同比增长12.8%。
文旅事业加快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次。马关承韵民族文化开发专业合作社成功创为州级“非遗工坊”。雾缦雲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获评省级创业街区,全州第一条客运索道投入营运,成功举办中越国际花山节、中越民歌会、全国“四季村晚”暨马关县“闹兜阳”国门文化活动等系列文旅活动,马洒、马鞍山、腊科等成为旅行热门地和旅居打卡地。全年共接待游客361.7万人次,同比增长9.1%;实现旅游总花费39.14亿元,同比增长8.6%。进一步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等工作,外事、档案、气象、慈善、保密、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其他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GDP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经普修订数。
2.财政、金融、保险、边贸、招商、水利、劳动就业、电信、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科技、卫生、林业、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环保等数据均来自各相关部门。
3.本公报部分数据属快报数、预计数、2023年数据,正式数据以《2024年马关县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