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8日在马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黎家松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马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十五”成绩显著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五年。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目标,真抓实干,基本完成了“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25938万元,同比增长14.6%,比“九五”末增加59314万元,年均增长13.6%,比预期目标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596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94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4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42.88﹕21.46﹕35.66调整至33.03﹕28.54﹕38.43。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和谐,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边境安宁,民族团结。 (一)“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扶持政策,五年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8746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452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12604万公斤,同比增长1.3%,比“九五”末增加1065万公斤,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有粮342公斤,比“九五”末增加18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72939万元,同比增长7.2%,比“九五”末增加30582万元,年均增长11.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6137万元,同比增长16.2%,比“九五”末增加30665万元,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2元,同比增长8.8%,比“九五”末增加731元,年均增长15.2%。 畜牧业支柱作用更趋明显。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和《马关县畜禽规模养殖户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科技兴牧措施落到实处,重大疫情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有效抵御了各种疫病的传入及流行。2005年生猪出栏33.5万头,大牲畜出栏1.03万头(匹),家禽出栏121.1万只,肉类总产量2.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73.2%、79.6%、55.2%、81.8%。实现畜牧业产值28080万元,同比增长8.9%,比“九五”末增加9623万元,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28元,比“九五”末增加135元,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33%。 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扶持引导建成了古林天然药业有限公司、鸿远亚麻有限公司、农家乐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2005年,全县收购烟叶5.7万担,烟农收入3021万元;三七销售收入12570万元,草果产量536吨,八角产量857吨,累计种植黄柏2.9万亩。 扶贫开发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876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4倍,累计建成沼气池16942口、小水窖11357口,改造茅草房1408户。建成了重点扶持村、奔小康示范村、温饱示范村共87个;实施了706户3060人的易地搬迁工程和151户因战伤残人员安居工程;完成了金厂、都龙、小坝子三个边境民族贫困乡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劳务输出产业逐步壮大,劳务收入逐年增加。五年共解决了5.4万人1.9万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20.9万人下降至6.2万人(按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计)。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购买能力得到增强。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27万元,同比增长18.5%,比“九五”末增加27627万元,年均增长13.7%,比预期目标提高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4674万元,同比增长29.3%,比“九五”末增长1.3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9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23.8平方米。 (二)工业经济发展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规划引领、行业推进、要素倾斜力度,不断推动矿、电两个优势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的新跨越。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6940万元,同比增长25.5%,比“九五”末增加56700万元,年均增长16.3%。其中:矿业产值75700万元,比“九五”末增加62000万元,年均增长40.8%,创税4410万元,比“九五”末增加3310万元,年均增长32%;电力销售收入836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3倍,创税1748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7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725万元,同比增长34.4%,比“九五”末增加23225万元,年均增长26.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5.8%上升到28.5%,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基础设施日益改善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良好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发展“瓶颈”逐步缓解。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23万元,同比增长42.9%。“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000万元,是“九五”期间的2.6倍,年均增长27.6%,比预期目标提高14.6个百分点。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6600万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改造了马关至文山、马关至客田两条干线公路,董亮至南捞、马尾冲至山车、塘子边至小坝子、都龙至金厂四条县乡公路;新建了大栗树至木厂、浪桥至四一九、天生桥至大梁子、南捞至箐脚四条主要经济干线,马关至八寨公路改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八寨、都龙等5个农村客运站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553公里,比“九五”末增加475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86%,比“九五”末提高20.7个百分点。 电力建设迅猛发展。累计投入电力建设资金538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8600万元。建成了南汀河电站、咪湖河一级、二级电站,新增装机容量4.6万千瓦,全县装机容量达8.8万千瓦,实现了电力总量翻番的目标。开工建设了大梁子电站、小西卡电站、花坝子电站;小白河梯级电站、拉气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实施了马白、都龙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了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架设输电线路2940千米,完成“一户一表”工程41213户,累计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567万元。全县自然村通电率达99.9%,比“九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430万元,实施了马鞍山水库处漏工程,建成了大丫口水库等各类水利设施11406件,全县新增水库库容1100万立方米,灌溉沟渠118千米,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13万亩。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末的28.6%提高到32.6%。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老城区改造,建成了骏城路、信合路等7条主干道和体育运动场、休闲广场、松江花园,改造建设了中山公园并完成文化包装;木兰小区、小坝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3平方公里增加到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面积达24.1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7.5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6.3平方米。八寨、都龙、仁和等小集镇开发成效明显,城乡市政功能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由 “九五”末的12.5%提高到18.8%。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光纤为主的现代通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2879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1170户,互联网用户发展到1950户;村委会(社区)通电话率达100%;大丫口1千瓦调频广播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村村通”工程实施顺利,全县光纤网络用户27545户,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分别比“九五”末提高5%和2.5%。顺利实施了电子政务一、二期工程,建成了马关县人民政府网,政府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 (四)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认真研究解决财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行了“乡财县管乡用”体制,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继续完善会计委派、政府采购制度,五年累计节约政府采购资金753万元,节约率10.3%。依法治税理财,强化增收节支,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3032万元,同比增长29%,比“九五”末增加7979万元,年均增长20.9%。其中:上划中央和省级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共6283万元,同比增长33.3%,比“九五”末增长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78万元,同比增长26.8%,比“九五”末增加3684万元,年均增长17.4%,比预期目标提高10.4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31957万元,同比增长16.5%,比“九五”末增支16593万元,年均增长15.8%。 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0315万元,比年初增长23.5%,比“九五”末增加71685万元,年均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达112467万元,比年初增长28.6%,比“九五”末增加65068万元,年均增长18.9%。保费收入1450万元,比“九五”末增加778万元,年均增长16.6%。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全县22户国有企业已改制21户,改制面达95%,已改制企业国有资本退出率达100%。供销系统改革全面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鼓励、放开、搞活非公经济,2005年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9647户,从业人员20800人,同比分别增长4.9%、5.9%;创税3298万元,同比增长38%,比“九五”末增加1960万元,年均增长19.9%。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烤烟外的农特税。村内筹资投劳“一事一议”制度逐步完善,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加重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2005年比税改前的2002年为农民减负1300万元,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 教育综合改革迈出坚实步伐,“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简政放权、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切入点,积极推行以校长公开选拔制、教职员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成功举办了文山州民族节暨马关花山节,对宣传马关、展示马关起到了积极作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引进外来投资企业33户,引进资金56998万元。完成了都龙口岸规划设计工作,并启动实施了一期工程。2005年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16550万元,同比增长16%,比“九五”末增加8486万元,年均增长15.5%。 (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马白镇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00个,实现再就业710人,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五年累计投放救灾救济资金59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32520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得到落实,2005年末核定低保对象5939人,发放低保金384.9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五险”统征工作收到实效,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科教兴县”战略稳步实施。高度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五年获得省、州科学技术奖28项,专利申请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6%,比“九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累计为83350名学生减免书费、杂费1380万元;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1%,初中毛入学率达104.3%,比“九五”末分别提高0.9%、6.76%。县一中政企联合办学成效明显,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县高中在校生3976人,比“九五”末增加3072人。启动实施了“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五年累计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高中毕业生1736人。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九五”末的5.3年提高到6.15年。累计改造中小学危房4635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65722平方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10‰以内,5年少生了2.3万人;“奖优免补”政策全面推行,3989户农村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一次性奖励金272.47万元,兑现养老生活补助费66.75万元、教育奖学金37.25万元;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荣誉称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治理小流域3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3.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九五”末的33.6%提高到40.26%。坚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盘活存量土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连续实现年度耕地占补平衡。以都龙矿区为主的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迈出新步伐。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造建设了5个乡镇文化站,文化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和电子游戏室、网吧清理整治工作,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文物管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取得实效,阿峨壮族农民版画逐步走向市场。改造建设了7所卫生院、36个村级卫生室,医疗保健网络逐步健全,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成功抵御了“非典”疫病传入,各种地方病、流行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生命权得到保障。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绩。农村统计网络逐步健全,顺利完成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推进,“双拥”工作再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中越勘界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老龄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消防、人防、地震、档案、邮政、气象、史志、保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5件,政协提案410件。“四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人民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法》实施收到实效,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决打击和取缔“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全面部署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新路子,成功总结出“阿黑”模式、“三管四防”等新经验,群防群治网络进一步完善,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安全监管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群测群防体系,共投入资金1854.9万元,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919户2934人实施了搬迁,有效防范了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干事、“三为”、“三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累计清理兑现农民工工资560.45万元,清欠率达99.8%。不断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累计兑现乡镇财政超收分成款907万元,其中2005年兑现380万元;五年累计清偿政府性债务3000多万元,其中2005年清偿1050万元,政府信誉进一步得到提高。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严格执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队伍管理;建立了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开通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严格审计监督,加强行政监察,抓好行风评议,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过去的五年,我们克难奋进、务实创新,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显著。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务实创新,尊重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诚信行政,民利优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不断开创马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这五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各族群众、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工业产业规模较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历史负担较重;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低,科技教育发展滞后,人才资源开发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稳定工作还有待加强。此外,极少部分政府部门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求创新、谋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乘势前进,争创“十一五”辉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马关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及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将更加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用发展的观点统一思想、创新思路,用发展的目标鼓舞民心、凝聚力量,用发展的措施解决矛盾、克服困难,努力争创“十一五”辉煌。 根据《中共马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做强做大矿、畜两大支柱,打牢水、电、路三个基础,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四个战略,加大培育草果、八角、三七、黄柏、亚麻五个特色产业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人的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0%左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以上;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00美元。城乡市场更繁荣,人民生活更富裕,生态环境更美好,社会更进步,民族更团结,边境更安宁。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创马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建设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们务求必达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县人民政府将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注重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抓发展,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困难和问题。更加注重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持经济社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履行好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逐步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坚持全局观念,拓宽全局视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采取有力措施,稳步推进和谐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在更宽的领域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以有力的措施加快经济发展 拓宽视野,创新思维,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不断凝聚发展的合力与动力,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创造性地抓好整村推进、科技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工作,在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引导群众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紧紧抓住“十一五”重要战略机遇期,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进马关的工业化进程。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进步为动力,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把马关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锌铟生产基地。加快电力建设,增强电力保障能力,缓解工业用电“瓶颈”,力争电力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以上,基本建成110千伏骨干电网和220千伏工业电网。进一步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努力做好文山至都龙二级公路、达号水库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及早开工建设。认真落实“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城乡市政工程,力争在城镇道路、通信、污染治理和绿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城乡居民进一步更新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城乡居民在家用电器、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在加快运输、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通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改革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推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改革。巩固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要求,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积极适应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到做好协调服务,抓好社会稳定等方面上来。不断完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研究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办法,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研究搞活内部分配和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高度重视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动员各方力量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保证适龄儿童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民办和民办公助等多种教育实现形式,切实实施好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四)以优越的环境扩大开放 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在培育壮大矿、电、畜、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优先,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抓好投资环境整治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为县内外投资者营造对等参与、有序竞争的公平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摒弃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强对改善投资环境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在全县营造更加团结、更加和谐、更加统一的发展氛围,以优越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以优越的环境促进发展。 (五)以和谐的理念促进社会发展 高度重视和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以和谐的理念引领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资源战略,不断增强农业、工业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紧紧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按照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更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继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泛开展全民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团结干事,奋发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年。县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把握重点、狠抓落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建议为:实现生产总值144000万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500万元,同比增长30%;粮食总产量12730万公斤,同比增长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80万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0万元,同比增长15%;边贸进出口总额19000万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元,同比增长9%;解决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科学引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强化“烟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优化烤烟生产布局,落实科技兴烟措施,确保今年完成5.5万担中上等烟叶收购任务。强化劳务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资发放、子女就学、劳动保护等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强化对涉农龙头企业的扶持,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中介服务机构,拓宽农资供应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1%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以提升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畜牧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大对规模养殖户的扶持力度,推动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优化畜禽品种结构;认真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严防各类疫病的传入及流行;强化畜禽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年内力争实现生猪出栏36.7万头,肉类总产量2.9万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不低于450元。 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县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扎实抓好以“整村推进、易地开发、劳务输出、科技产业扶贫”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把科技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培植致富的新产业,使群众经济收入有稳定的产业支撑,确保农村经济有新的发展。认真抓好仁和、夹寒箐边境民族贫困乡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好1500户贫困农户杈杈房改造,2个村71户群众的易地开发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群众生活有新的改善。着力抓好教育、科技、卫生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学生上学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和因愚致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巩固提高扶贫成果,确保农村面貌有新的改观。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倡导移风易俗,改变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力争年内解决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1万人0.5万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二)全力抓好工业经济,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坚定不移地以实现“工业强县”为战略目标,高度重视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推行企业清洁生产,逐步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步伐,促进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坚持矿电结合发展路子,大力支持华联马关电力公司和其他电力企业,加快电站建设和电网改造,力争启动实施文山马塘至马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强工业用电保障能力。切实做好华联锌铟公司锌铟冶炼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速生物资源开发进程,培育生物制药产业;扶持发展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做强做大”的原则,实施四项指标(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实交税金)“倍增行动”,引导企业逐步走质量型、品牌型、效益型发展路子,促进企业跨越发展。帮助骨干企业做好技改项目的推荐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技改资金扶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00万元,增长31.2%;实现增加值42200万元,增长25%。 (三)全力抓好项目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依靠项目投资来聚拢资金,拉动增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继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增长势头,确保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00万元,增长30%以上。加快马关至八寨公路改造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八寨至古林箐四级沥青路面工程,改造南捞至塘房、都龙至南加公路。抓好大梁子电站、花坝子电站、咪湖河三级电站、小西卡电站的续建工程,开工建设拉气电站、小白河二级电站、芦塘子电站,启动实施农村电网第三期改造工程以及一批人饮解困和“五小水利工程”。加快都龙口岸一期工程及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新建县中医院综合楼、县计生服务站,认真实施好12所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加快木兰小区、小坝小区工程进度,规划建设华联锌铟公司生活小区和华联锌铟宾馆,加大县城的绿化、亮化、美化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的项目开发建设机制,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切实做到项目质量高标准,资金使用高效益。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导向,增强项目储备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继续做深做细达号水库、文山至都龙二级公路、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县城区供水及管网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循序渐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平衡经济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以项目来推动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 (四)全力抓好财税工作,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坚持多渠道培植后续财源,把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作为财政解困的重点来抓,增强财政持续增收能力。进一步创新财税管理体制,强化收入动态监管力度,突出抓好重点税源征收,加大零散税源征管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大力清缴欠税,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积极试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新型财政管理手段,强化收支管理,进一步规范县乡财政收支行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严防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坚持依法理财,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的前提下,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和“三农”工作的投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压缩各种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国有闲置资产的管理力度,尽最大努力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协调机制,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全力抓好各项改革,激活加快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年内力争国企改革面达到100%,并积极探索“二次改制”试点工作。抓好改制企业的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强化管理,适应市场,逐步实现良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非公经济加大投入,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严格执行各项配套政策,巩固提高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探索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保障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继续抓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增强全民保健意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推进文化工作创新,逐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认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努力做好都龙口岸早日复通的各项工作,促进边境贸易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加快培育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引资项目的跟踪检查和协调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在“走出去、引进来”中加快统筹协调发展。 (六)全力抓好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和谐发展 切实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妥善做好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民政救助救济力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进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抓好优质高中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缓解高中教育“瓶颈”;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大科技成果引进、示范及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以企业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强化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能资源的保护和监管,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将生态环境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和整理力度,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做好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力争年内申报成功。实施好林浆纸基地建设项目,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和植树造林力度,使森林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优免补”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进一步加快其它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逐步走向市场;认真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不断净化社会环境。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着力解决边远地区群众收看电视难、收听广播难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逐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行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素质。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统计网络建设,严格统计执法,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支持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信息化进程。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强化消防、地震、档案、史志等工作,抓好人防、气象、保密、新闻等事业建设,关心老龄人、残疾人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文联及工商联工作,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七)全力抓好稳定工作,努力构建“平安马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意志力培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抓好文明城镇、文明村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倡导诚实守信,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友善互助的社会风尚,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四五”普法成果,实施好“五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建立完善有效的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控外联、区域协作”的治安联防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门徒会”等邪教组织,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安全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构建“平安马关”。 四、科学理政,廉洁从政,建设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2006年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发展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一)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政府 加快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步伐,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政策指导、宏观管理、监督检查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和中介机构,增强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广泛征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多方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全力推进法治政府进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与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主动通报情况,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并继续将办理结果在政府网上公开,接受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贯彻执行《云南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政府及其各部门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依法行政。 (三)坚持以诚兴政,建设责任政府 以加快政府信用建设为核心,增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公务承诺制,做到科学决策、承诺有度。对决定的事项,做到跟踪问效抓落实;对承诺的事项,做到有诺必践,有践必果,讲责任、讲诚信,不食言、不失信,切实维护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企业强化信用自律,大力推进企业诚信经营、诚信用工、诚信借贷、依法纳税等信用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提高企业信用度。加大个人信用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则荣,失信则耻”的强烈意识和浓厚氛围,不断推动责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 (四)坚持廉洁从政,建设廉洁政府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做公道正派的人、诚实厚道的人、谦虚谨慎的人、清正廉洁的人、求真务实的人,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认真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高度重视公务员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强化理论武装,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五)坚持务实从政,建设节约政府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求实、务实、落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围绕马关的实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做到依靠人民办实事、珍惜民力求实效。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努力探索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减少领导事务性活动,减少迎来送往,层层陪同。认真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坚持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形成全民节约的氛围,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十一五”蓝图已经绘就,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时期充满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孕育着新的希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扎实的作风、昂扬的斗志、崭新的面貌,为开创马关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