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又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转变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协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把马关建成高水准的锌、铟、锡等有色金属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和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带支撑点两个目标,集中力量建设矿业、畜牧业两大支柱,突出基础设施、科教兴县、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四个战略,加快发展草果、八角、三七、麻业、黄柏五个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人的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县和全国一样,土地、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及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这一基本国策贯彻执行好,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就难有大的突破。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县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
【关闭】
上一篇: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主要形势
下一篇:第四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