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乡村长远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马关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旅游业态,推动“旅游革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不断健全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体制。“十三五”以来,编制了《马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等10余个旅游规划,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民族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马关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成立了马关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马关县阿雅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新华淘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云南宝中国际旅行社分别在马关县设立服务网点,规范了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二是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1亿元建成了马白镇马洒、小坝子镇老懂寨、仁和镇阿峨新寨、坡脚镇小马固新寨、金厂镇罗家坪5个3A级旅游景区。马洒4A级旅游景区已完成申报工作,待上级批复。2020年,获中央资金3000万元用于马白镇马洒、仁和镇阿峨新寨、小坝子镇老懂寨3个A级景区旅游提升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重大旅游项目有大栗树大倮者雨花谷景区、县城区游乐园、坡坝草场、一把伞景区。大倮者野花谷景区、坡坝草场正在开展项目规划,县城区游乐园正在选址,一把伞景区正在开展水库试堵工作。旅游交通发展迅速,文山至马关高速公路(马关段)全线通车,G248线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二级公路开工建设,马关至河口、马关至西畴兴街高速公路、G219线新桥河至撑腰岩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明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288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和96%;有出租车企业2个,出租车240余辆,这为游客深入马关各景区景点开展休闲健康旅游提供了交通便利。三是强化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发展。用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作打造《顶家女儿》《哨·久别玛》等民族文艺精品30余个;结合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阿峨版画、少数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旅游商品,阿峨版画、傣族水烟筒等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壮族版画、靛染麻布衣先后入选云南省60个“文化伴手礼”和云品100创意大赛百佳品牌伴手礼。依托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苗族闹兜阳等特色民族文化节日,发展民俗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被评为云南“十大民族狂欢节”之一的马关苗族“花山节”,每年都吸引国内及美国、法国、越南等游客参加,全县10余个“花山节”活动场地四周各类小摊点近1000余个,参加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0万余元。把苗族花山节等多个重大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列入全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各民族民族学会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优势,每年的各个民族节日均由各民族学会统筹协办,保证了节日活动的民族特色和举办质量。四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组织引领与带动群众参与打造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田园采摘为一体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部分群众主动将住房改为农家乐、以户为单位入股组建旅游发展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实现了部分农民参与旅游经营创业增收,很多农村群众也由原先的观望心理转变为积极主动加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2019年3月,马洒村委会和马白镇其他9个村委会及部分村民抱团组建了集体经济联合体—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多方筹资550万元在马白镇景区建设了七彩旱滑、丛林探险、游泳池、观光车等娱乐设施和“马洒人家”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近年来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马洒村群众多次自发组织举办了马洒第一届乡村旅游节、锦壮红饭节、稻田摸鱼比赛和长桌宴体验等乡村旅游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3万余人,累计创收1500万余元。五是扩大旅游宣传推介展示旅游品牌形象。利用【今日游】智慧包、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一部手机游云南”APP等现代媒体以及南亚博览会、中越(文山)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国内外交易会广泛宣传推介马关旅游资源,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展示马关形象。借助系列会展积极展出版画、刺绣、草果系列产品、山车酒、古林箐古树茶等旅游农特产品,并在现场展示版画制作技艺,扩大旅游文化宣传,增加旅游文化影响力。依托第十三届滇桂五边境县(市)交流活动等平台机遇,开展多次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推动马关乡村旅游发展。
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马关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景区同质化突出。首先是城乡同质,突出表现为近年来各村各寨发展中,拆除了原来的各种民族风格特色的住宅建筑,建起了几乎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砖混结构住房,所存原有的民族特色建筑几乎消失,城乡建筑样式和特色基本一个样,乡村建筑没有明显、独特的外在文化个性。其次是景区同质,近年来各地兴起“全域旅游”发展热潮,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很多乡村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到处都建民族文化旅游村、A级景区,很多项目村民族相同、文化相同、建筑风格样式相似、旅游设施相似、自然景观相似、游乐项目相似,缺乏各自独特、吸人眼球的看点和玩点。二是市场开发难度较大。乡村旅游目标客源市场以周边城镇居民为主。2020年马关县城镇化率为48.2%,城镇人口18万余人,但马关并无中大型城市,18万余城镇人口中很多人都常年在乡镇集镇和农村生活,每天目睹、接触的都是乡村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在州内各县市中大城镇工作生活的那部分城镇人口,他们在农村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亲戚,每年往返与乡下亲戚沟通交流不下十次,他们对农村农业农事和农村文化习俗了如指掌,乡村旅游对他们来说并无太大吸引力,相反他们对大城市和传统的大旅游景区更感兴趣更向往,与马关毗邻的周边县市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潜力和空间较有限。三是开发深度不够。目前,马关县乡村旅游基本以初级观光为主,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商品供给不丰富,缺乏游客参与性大、体验性强的游乐项目。马关县现有的5个A级景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内容以公共景观、村庄道路硬化、停车场、公共厕所、居民住房装饰改造、村容整治等为主,社会资本投入景区开发不足,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如:阿峨新寨、老懂寨至今还没有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的农家乐、民宿,也无可供游客游乐的文体娱乐项目,各景区可供游客购买的量产旅游商品极少,旅游接待能力弱,服务质量不高,景区对游客吸引力不足,需要依靠社会资本投入的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经营性项目还未成型,游客在景区逗留时间不长,难以形成收入可观的旅游消费。四是思想认知不足。相关部门和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乡村游促增收意识不强、决心信心不足,投入和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休闲旅游活动积极性不高,除了花坝子、坡坝等处有少量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了漂流、草场等少量游乐设施,举办了一两次乡村旅游节、铜炊锅长街宴以外,各景区群众和有条件参与景区建设的企业很少有旅游业发展投入。加之,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文化水平较低老幼群体,生产能力较低,旅游服务能力较弱。如,目前金厂镇罗家坪村仅有客栈1家,仅能接纳4人;农家乐2家,仅能接待20桌,群众参与度不高,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对此,建议:
一是树立大旅游观念强化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各级各类传媒强化宣传引导,促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社会各界特别是各景区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投入建设力度,加快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工程建设,突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和加强各项乡村旅游供给功能,加强各景区游乐项目及基本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广大游客提供全面、休闲、舒适、高品位的旅游服务。
二是深化“文农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的思路,推动乡村旅游结构化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乡村旅游文化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乡村旅游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赋予其更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各景区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族民间音乐、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进一步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包装打造和吃、住、行、游等基本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依托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提升改造工程,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就马关而言应依托都龙茅坪口岸、金厂罗家坪大山等边境旅游区域,推动跨境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强对外旅游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做好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景区建设标准,优先挑选风景优美、具有特色的醒目位置接入慢直播,并在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苗族“闹兜阳”等民族节庆和民俗活动表演时段接入事件直播,拓宽旅游宣传渠道,积极打造马关独特旅游文化品牌。坚持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策划引导,不断提高游客参与活动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感,重点把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壮族六月花饭节、布依族牛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打造成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塑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引力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四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做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动适应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新形势,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加强对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落实好有关政策并制定好本区域乡村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乡村旅游发展融资渠道,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对有发展前景的乡村旅游项目着重打造。制定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五是打好宣传牌拓展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推动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创新,强化县域旅游整体包装和对外宣传,打造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形象品牌,进一步扩大县域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拓县外旅游客源市场。特别要突出一批抓人心的亮点,组织一批吸引眼球的活动,组织采编一批好的文章、好的图片、好的视频,抓住一切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搭载社会关注的便车,在做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举办有地域特色的抖音视频、快手、美篇作品制作大赛等赛事,邀请粉量多、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新兴媒体主播和大咖们参与区域旅游主题宣传,并组织全县干部群众一起进行推送、转发、宣传,全方位对外展现县域自然景观和多彩且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象。争取各种机会,主动参加各地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国际旅交会、商品博览会等营销活动,参与各地举办的各类旅游推介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间旅游区域合作,推动多方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产品互推,旅游宣传互助、旅游线路互连、旅游游客互送,进一步开创与其他地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继续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展示区域旅游文化精品和亮点,全面提升区域旅游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探索一些特定群体营销方式,针对知青群体、在校青少年等人群策划开展有时代特色的旅游活动,并动员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把本区域推介给自己的亲友,把乡村旅游搞活起来,宣传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