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信息公开 > 正文

马关教育基本情况

来源: 更新时间:2017/10/16

 

 (马关县教育局)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严管理、抓常规、重落实、促提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优化教育均衡发展主题,坚持以统筹促和谐,以创新谋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系统推进了教育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马关县教育局位于县城区文化路167号,占地面积5693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4342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室内设有图书室、音乐舞蹈室、乒乓球室、书画展室等功能室,室外建有篮球场、排球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设备设施。2015年统计,局机关在编人员57人,其中党政班子6人,中共党员42人,大专以上文化49人,中专及其以下学历8人。局机关内设党委办、秘书股、计财股、督导室、人事股、教育股、安保股、教研室、招考办、电教信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201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州县不同类别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获全州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三生教育”先进县(市、区)教育局、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先进县、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文山州教育系统规范教育收费先进单位、文山州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奖等称号。

 二、教育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截至2016年3月,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未包含31所附属幼儿园),其中小学123所(完小111所,初小12所),初中16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2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1所),幼儿园55所(含31所附属幼儿园、独立幼儿园24所(其中公办10所,民办14所),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56867人,其中:有小学在校生29048人,有初中在校生12443人,有高中在校生2700人,有中职在校学生1142人。有幼儿在园(班)学生11534人,其中在园学生9656人(其中公办学生4802人,民办学生数4854人),学前班1878人。现编办核定编制数为3295人,实际有在编在职教职工3573人。

 (二)教育工作成效

 1.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形成。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工作作为全县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目标量化考核。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继续深化和实施《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保证必备的教育投入,为教育奠定发展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和乡镇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优先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履行职能,对抓好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营造了较好的教学风气。

 2.教育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D级危房全部撤除。2016年3月新学期开学前夕,全县D级危房按期拆除,新建活动板房1.91万平方米,保证师生在安全校舍学习生活。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上级下达全县教育建设项目55个,计划投资4851万元,建筑面积27834平方米。目前,完成建设项目2个、在建14个、开展前期工作26个,完成投资59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595平方米。三是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教育信息化融资4500万元,全县中小学计算机、图书、音体美器材、教学仪器全部配备达标,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各类教育惠民政策,切实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一是免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2015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1027人全部免除学杂费,按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特殊教育4000元/生/年、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学生每生每年提高200元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3635.85万元。二是免教科书费。2015年以来补助免费教科书41398人437.14万元。三是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按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特教1250元/生/年的标准,补助寄宿生39384人4111.77万元生活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按800元/生/年标准补助41069人3136.01万元。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有效缓解学生读书难问题。

 4.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坚持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统筹抓好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县”建设机遇,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幼儿园56所(含附设幼儿园36所), 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78.72%。二是义务教育稳步发展积极采取依法控辍、责任控辍、帮扶控辍等措施,切实巩固“两基”成果。截至目前,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2%、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2.35%,小学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05%、2.59%。三是普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深化与州一中合作办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 2013年马关一中优质生源严重外流(达到州一中高中录取线仅3人,高中录取分数线仅为525分),学生基础薄弱情况下,县一中教师倾注心血,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考取得了较好成绩。2016年马关县共有976人(普高926人、“三校生”50人)报名, 919人(普高876人、“三校生”43人)参加高考。普高上线819人,上线率93.49%,其中,一本上线17人、二本上线158人、三本上线177人,本科上线率40.18%;艺术体育类有78人参加考试,上线71人,上线率91.03%;“三校生”有43人参加高考,上线率100%。四是职业教育得到拓展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县乡联动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水平及社会工作能力。五是民办教育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并在政府贴息、民办公助、贫困学生资金补助及安保、后勤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有民办学校14所,教师375人、在校学生5433人。

 5.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一是通过统测统改,为学校及教师质量比较搭建了合理、公正的平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大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力度,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三是加大教学质量的激励力度,2015年,对学校管理较好、教学成绩提出、教育科研有效、推进工作有力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奖励资金达246.22万元。四是每年城区学校空缺岗位教师竞聘时教学质量作为一个硬性要求,且连续3年教学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的教师给予无条件安排到城区学校工作。在全县强化质量意识,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干出成绩才有希望,2016年中考和非毕业班成绩较往年有了提高,马关教育恢复性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6.学校安全不断强化。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值班制度,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开展学校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2015年以来共评估命名县级“平安校园”8所,州级“平安校园”6所,省级“平安校园”2所,29所州级“无邪校园”通过验收。强化安全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聘请安保人员72人,为全县160所学校安装校园监控,学校管理现代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7.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教师“四项基本能力”和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八坚持八禁止”规定,并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二是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三是认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城区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共50余人送课下乡,有效促进教学研讨,促进教学交流。四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学前教育系统、“体育舞蹈”及“拉拉操”、全省托幼机构校医、国培远程、初中英语教师教材、全县小学教师业务等项目培训共1000余人次,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五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为充实教师人才队伍,缓解县一中、县职高对紧缺人才需要,赴云南师范大学引进急需人才11人。

 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一是早安排、早部署。2015年12月、2016年6月两次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制定下发了《 马关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了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通过融资改善了全县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达标率得到提高。同时,针对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学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从扶贫贷款资金中安排资金3510万元用于学校项目建设三是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根据全面改薄项目和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对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绿化面积、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学校,按一校一策办法,逐项有序推进工作,迎接国家和省的验收。

 总之,马关县教育局将继续狠抓全县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为创建“和谐机关”、“和谐教育”、“和谐马关”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教育局  

关闭

上一篇:家校合力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下一篇:在编教师产病假代课问题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