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关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进一步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推动文物保护利用。
一是打牢“保护提升”关。加大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续存状况调查、研判,建立文物资源档案数据库和目录库,依法划定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并树立保护标志碑。先后投入330余万元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对马关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旧址、马关碉楼等3处文保进行抢救性修缮。对茅坪国门、马白烈士陵园、玉皇阁等4处文保进行原貌修缮、周边环境治理。
二是做好“挖掘创作”关。全方位梳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编辑出版《边关印记》《文物图锦》《马关·关不住的春色》等历史文化书籍;以马关守边卫国的百年历史及成就,创排县内首部红色题材话剧——《春漫边关》献礼建党100周年。加大历史文化资源展示、陈列,打造马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记忆馆”“文明传承馆”并面向公众开放。截至目前,《春漫边关》线上首映当天突破40万人观看;马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累计接待6300余人次;成功申报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处,州级文保单位8处。
三是严抓“安全责任”关。进一步完善文物安全监管机制,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组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安全协议,设立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单位(个人)公示牌。开展“历史文化领域”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全县不可移动文物“三防”设施不齐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重点督查“三环相扣”,保障了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零”事故发生。截至目前,组织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协议20余份,设立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单位(个人)公示牌46处。
四是推动“活化利用”关。依托红色文化底蕴、民族文化资源,挖掘革命文物资源价值及内涵,通过“盘活资源、突出特色、优化功能”,提升打造了马关县第一党支部、马白烈士陵园、马关碉楼等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好用活革命遗址遗迹,开展党员干部“走边关”、老兵回访、党史教育等活动,实现了文物保护利用与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文化传承的互促共进。2021年以来,红色景区接待参观、旅游3.6万人次,为打造集沿边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为主体的旅游线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