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事项 |
落实措施 |
责任部门 |
一、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 |
(一)强化思想引领 |
1.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认真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2.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文化引领和文化赋能,依托各级各类场馆优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图书馆开展“品读经典、阅读有我”等各类阅读体验活动。将文化阵地融入旅游线路,开展畅游马关系列活动,让旅游成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民族文化的窗口。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3.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加强演艺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阵地管理,严格落实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委网信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
4.加强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对未达国家标准的已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使服务质量、活动要求、建筑面积等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加快推进马关县三馆一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项目包括: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众文化中心(含小剧场)及室外工程等基础设施。到2025年,力争完成项目建设。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5.继续推进总分馆制建设体系,完善总分馆和数字馆建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全覆盖。不断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构建基于多网络、多终端、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步伐,创建数字阅读平台3个,地方文献资源库1个,数字阅读空间1个,打造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步入图书馆借阅“微”时代。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三)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三)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
6.推广全民阅读惠民服务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推广红色故事会、国学经典诵读、马关民间故事会、少儿阅读推广等特色品牌活动。整合社会各界阅读力量,积极推进“阅读达人”“朗读之星”等选拔,逐步引领全民阅读新时尚。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7.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项目,完成文化活动“七进”演出78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彩云之南等你来”“国门文化系列活动“四季村晚”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免费开放活动,每年举办青少年免费开放培训10期,老年书画培训1期,全民艺术普及微课堂6期。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瑶族铃鼓舞》《彝族弦子舞》,继续提升打造民族舞剧《顶家女儿》《铜鼓声生》《声鼓欢歌》《马洒悠悠》等艺术精品剧(节)目,积极配合影视创作、拍摄,发挥影视推介宣发综合效应,借助展演、晚会、比赛等活动平台,讲好马关故事,持续推出一系列具有马关引领性、示范性、特色性的艺术精品和文化活动,力争在“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彩云奖”“云南省歌舞乐”等省级奖项评选中实现突破。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联 |
(五)加强田野文物调查和文物保护 |
9.认真开展田野文物调查,深入了解全县文物的分布情况、保存状态和保护需求,强化文物日常保护管理,持续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组织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10.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健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力争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县级非遗保护传承点1个、州级非遗工坊1个、县级非遗工坊2个;加强非遗研究,争取与有关院校合作,收集、整理非遗研究理论成果;巩固提升马洒、芦差冲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11.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丰富影视、视听产品内涵,力争阿雅帆船露营地入选云南省免费取景地。 |
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12.创新开发以民族刺绣、服饰、版画、民族乐器、蜡染、银器制作等为重点的文创产品,积极参加省、州旅游商品评选展销等活动。推进特色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街区、进服务区。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族宗教局、县工信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13.推出面向大众的舞台艺术精品,开发庭院式、沉浸式小剧场节目。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14.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动漫博览会、旅游节等活动。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 |
二、全力实施旅游兴滇行动 |
(八)推动资源普查和转化利用 |
15.以壮大文旅资源经济为目标,县级组织跨乡(镇)、通道走廊、山川河流、世界遗产等文化和旅游资产资源普查,统筹开展农业、工业、交通、水利、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潜在涉旅资源普查,结合全县文化和旅游资产资源综合规划。各乡(镇)开展行政区域内文化和旅游资产资源普查工作。依托全州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平台,形成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一张图”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九)加快旅游产品业态创新 (九)加快旅游产品业态创新 |
16.推进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建设避寒避暑、医疗养老和中医药保健示范项目。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投资促进局 |
17.发展特色工业旅游,打造体验式、交互式旅游新场景,重点推进田湾老粮仓1954文化创意园项目。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18.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打通景区连接道路“最后一公里”,建设绿美公路和景区式、休闲式服务区。 |
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19.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以马白镇为重点推出2条徒步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发展生态、版画研学旅游,推动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20.因地制宜推进半山酒店、帐篷酒店、房车营地、旅游民宿等特色住宿发展,评定等级旅游民宿1家以上。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21.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努力创建省级以上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马关美食品牌,培育特色餐饮名店。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22.积极引进沉浸式演艺、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旅游产品,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智慧旅游新场景。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推动景区全面转型提质 |
23.落实景区转型提质和绿美景区建设计划,优化景区连接道路、游览线路、标识标牌和智慧导览等服务。支持景区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推动景区植绿补绿,巩固提升景观质量和游览体验,实现A级旅游景区绿化美化全覆盖。建设绿美景区6家,组织申报绿美A级旅游景区标杆典型1家,新增3A级旅游景区3家,力争4A级旅游景区1家。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一)加快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
24.坚持保护优先,提升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生态旅游、生态体验和科普宣传教育水平。加快推进古林箐生态旅游区前期工作。 |
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马关分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
25.规划建设乡愁旅游带1条,推出乡村旅游特色线路1条。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1个,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1个。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快保护规划编制,优化城乡旅游环境,建设最美乡愁旅游地。推广“村民+合作社+平台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的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形成“景区带村”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末全县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亿元。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族宗教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三)突出发展红色旅游 |
26.贯彻落实《云南省新时代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讲好“守边人”故事,做好罗家坪、八寨第一党支部提质工程。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四)积极发展跨境旅游合作 |
27.紧紧围绕罗家坪对越自卫还击战争原址、都龙茅坪口岸新村边民互市贸易、“国门文化”、老懂寨“兜阳”文化、强边固防和阿峨新寨壮族版画,开发一批体验性强、参与性高的边境红色旅游产品。打造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推动建立河(河口)马(马关)丘(普者黑)大旅游格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依托沿边跨境旅游带建设,以都龙口岸为重点,打造文山—马关—都龙口岸—箐门口岸—箐门—河江和文山—马关—都龙口岸—箐门口岸—箐门—老街两条边境旅游线路。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外事办、县民族宗教局、都龙海关 |
三、实施文旅项目高质量建设行动 |
(十五)加强文旅项目要素保障 |
28.坚持生态优先,推动文旅项目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等衔接,坚决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和灾害风险区等,稳定耕地,加强河道岸线保护,确保行洪通道满足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办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环评等手续,简化旅游设施证照办理流程。 |
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马关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29.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债券项目,加大对文旅项目的支持力度。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30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大对文旅项目和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
县内各金融机构、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六)高水平谋划文旅项目 |
31.围绕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策划包装2个以上质量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业态创新强的重点文旅项目。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七)实施文旅精准招商 |
32.“一对一”锁定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招企业与招项目、招品牌、招管理、招服务相结合。落实驻企服务员、全程代办等招商服务机制,加强签约项目协调服务,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十八)建设重大引领支撑项目 |
33.加快建设雾缦雲山客运索道,加快推进马关阿雅帆船露营度假区、田湾老粮库1954文化创意园等重大文旅工作。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34.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工业与旅游融合、体育与旅游融合、康养与旅游融合等业态创新项目1个以上。 |
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林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 |
(十九)打造文旅龙头企业 |
35.引进优质文旅企业在马关投资,支持县内文旅企业集团化发展、全产业链运营。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工信商务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壮大传统文旅企业 |
36.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马关成立旅行社。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37.支持旅游住宿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深化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传统文旅企业个体转小微、小微转规上、规上转股份、股份制企业上市。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一)培育新业态经营主体 |
38.引导支持体育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参与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运营。扶持本土企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增特色小微文旅企业3户以上。鼓励村党组织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户。 |
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县工信商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二)做强企业孵化平台 |
39.推动马鞍山、马洒、雾缦雲山3个景区提质增效,引进一批旅游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微特色企业入驻,产品、业态高端化发展,自然、人文风貌特色化提升,管理、服务智慧化升级。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五、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 |
(二十三)加强执法监管 |
40.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执业行为,通过智慧全息化管理平台管理旅游团队和监督旅游活动,认真落实导游薪酬制度,实行“游购分离”,解决以购养游问题。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41.以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旅游强迫购物”为重点,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格依法办案,整治规范全县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投诉处置体系,落实“1+16+129+X”涉旅投诉处置机制,开通公安、市监、交通、税务等行业监管部门以及马洒景区、马鞍山景区、雾缦雲山景区投诉处置账号,并开展投诉处置培训,强化处置过程管理,落实办结回访制度。持续开展边疆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同时充分利用移动执法信息化执法平台+手持移动执法终端管理,将执法行为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依法严厉打击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物、旅游市场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
县委宣传部、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税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四)提升服务质量 |
4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重点涉旅企业信用评价全覆盖,推出一批“品质游”优质服务旅行社。优化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加强特色酒店与民宿规范管理,切实提升马关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旅游服务品质化和规范化。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43.常态化实施为游客服务,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培育一批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
县文化和旅游局、团县委、县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五)强化安全管理 |
44.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红色资源、节庆论坛、文艺创作、文娱市场等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45.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指导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公共文化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剧本娱乐场所、等级旅游民宿等新业态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加强A级旅游景区特种设备和旅游包车等安全监管,“一项目一预案”做好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公安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六)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 |
46.加大景区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全面融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推进服务智慧化。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六、塑造推介形象品牌行动 |
(二十七)塑造文旅品牌形象 |
47.深度挖掘马关文化旅游内涵、精炼主题,制作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形象宣传片和马关旅游宣传口号,运用各种媒体投放马关文化旅游形象广告,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八)创新文旅宣传机制 |
48.办好“马关文旅”新媒体,加强与各大媒体平台、文旅要素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宣传素材共采共享机制。开展“文旅宣传短视频”和“马关宣传口号”征集工作,完善马关文旅线上对外宣传营销推广体系。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二十九)加大文旅宣传力度 |
49.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十条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开展边境环线旅游资源调查,深入挖掘边境环线旅游资源,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营销,策划组织好本地文旅宣传推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更好地宣传推介马关。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三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 |
50.加大与越南箐门县、老街省的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地文旅各层面的交流,促进两地文旅系统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外事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
(三十一)构建文旅正面宣传和舆情处置一体化机制 |
51.完善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交办、处置跟踪、举报辟谣、正面宣传的一体化机制,主动应对负面舆情,加强正面回应和舆论引导。加强县委宣传部、网信办、政府新闻办、公安(网安)等部门协调联动,依法依规处置涉旅网络舆情。建设高素质涉旅网络舆情处置队伍,高效防控舆情风险,快速稳妥处置负面舆情。 |
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委网信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健康农场社区管委会 |